第一二五章,接風宴(1 / 2)

第一二五章,

吳迪、景倩、方氏夫婦等人走下飛機的時候,馬林與文成已經準備好了三部商務車。達貢機場距七橋鎮還有近三百公裏的路程,其中有一百公裏的水路,雖旅途遙遙,好在西南部省份多山多水多花草、多雨多霧多植被,一路風景,不乏新奇景物,民風民情粗獷豪放異於中原,除過趙敏心事重重,其他人都興致勃勃,不時下車走訪攝影。

景倩去年帶著不凡一路顛簸到過七橋鎮,當時她雙眼一抹黑,自覺前途茫茫,沒有任何心思欣嚐沿途秀麗景色。此番重遊,今時不同往日,同樣的景色,已經是別樣的心情。去年是為了追隨愛情而來,如今七橋鎮已成為她愛情的歸宿。

一條古棧道隱隱約約出現在山崖之上,方伯謙又一次讓了司機停車,興衝衝拉著不凡的小手下車觀賞。

一路上,方伯謙結合沿途景觀,把胸中的曆史典故,滔滔不絕的灌輸進不凡的小腦瓜中,不凡被曆史故事深深吸引,對這位可親的爺爺心生崇拜,步步跟隨。

吳迪、景倩也從另一輛車上下來,樂得看到這一老一少和諧相處。

方伯謙老小孩一般,費力的拉著小不凡攀上了崖畔,楊伊在崖下看著不住驚呼:“老方,你小心點,你把不凡護住,別讓他摔了……”

古棧道上殘留的鐵連環,早已鏽跡斑斑,一碰即碎;崖壁的方形鑿孔中殘留著腐朽的木樁,也已生滿綠苔。

方伯謙拿著放大鏡,仔細考究,然後站直身子對不凡說:“根據鐵環和木樁的腐朽程度,可以推斷這段棧道在明末清初時仍在使用,但鑿孔的年代要更久遠,具體時間難以推測,但我估計最少也可追溯到秦末漢初。”

不凡興趣盎然,問道:“爺爺,明清時這裏還沒路嗎,還要使用棧道?”

不凡的問題讓方伯謙讚賞不已,“不凡果然不凡呀,能提出這樣的問題,乳子可教也。當時這裏的原住民、獵人和采藥人蹚出了一些小道,但不利於馬匹車輛通行,而當時大批貨物的運輸和人員的流動隻能靠馬匹,所以棧道雖懸於空中,事故頻出,但仍起著非常大的作用。”

不凡受到誇獎,興奮的小臉通紅,“爺爺,這段棧道會不會是您講的明修棧道故事裏的。”

“有可能,但難以考證。”

趙敏、孫清也走下了車透氣,看著吳迪擁著景倩,景倩在吳迪懷中不時幸福的巧笑,趙敏心中有如五味瓶被打翻,她強迫自己不看他倆,目光卻不聽指揮,不時追隨兩人的身影。她中惱怒,自稱身體不舒服,孫清詫異地看著她躲進了車裏。

豆子、馬林等五人卻沒有欣賞風景的雅興,他們擔負著這一行人的安全,人在旅途,他們比平時更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就這樣走走停停三個多小時,一行人於茅地鎮渡口換乘了郵輪,於當天傍晚時分抵達縣城,又由縣城改乘兩艘小船,順清涼河逆流而上六十裏,直抵七橋鎮。

吳迪乘座的小船出現在七橋鎮的小碼頭時,突然有十二支迎接貴客的火銃依次鳴響,接著嗩呐、蘆苼、木鼓奏起了歡快的樂曲,十二名身著明時服飾的男女青年,跳起了火熱的舞蹈……

吳迪被這隆重的歡迎儀式弄得摸不著頭腦,其他人卻因這場景而興奮不已,忘記了旅途的勞頓,尤其是不凡和孫清嬉笑著在歡迎的人群中穿梭不迭。

終於,吳老爹、吳媽媽從人群中走了出來,吳老爹拉住了在人群中瘋跑的不凡,笑著問:“不凡,還認識爺爺不?”

不凡立即高興地撲入了他懷裏,“爺爺,我要喝果酒。”

“有,有,爺爺給你準備了好多。”老頭笑的眉毛直抖。

吳迪終於站在了父母的麵前,竟發現老族長也來了,他的身邊還跟著幾位族中的長輩,按輩分吳迪得稱他太爺爺,忙笑著問候:“太爺爺,各位叔伯,阿爹,阿媽,你們咋弄這麼大排場,我來給你們介紹,這是方教授、楊教授……”

吳老爹局促地將手在斬新的衣服上抹抹,與方伯謙、楊伊等人握手,笑著說:“不是我要擺排場,是族長聽說天都大學的兩個大教授都請來了,一定要拿出最隆重的禮節來歡迎他們。”

白發長須的族長還兼著七橋鎮的鎮長,微笑著與幾位客人握手。

隻聽他說道:“老朽吳樹人,受族人擁戴,忝為族長,又署理著七橋鎮的事務。借阿迪結婚的喜氣,有緣與天都大學的貴客相識,那可是全國的最高學府,相當於古代朝庭的大學士了,何等榮幸啊。咱這窮僻鄉野,沒有什麼好東西招待貴客,備了些粗茶淡飯,一來歡迎兩位教授來到七橋鎮做客,二來嘛……”

族長突然停頓了下來,向吳迪伸出了手,吳迪趕忙上前扶住他,聽他接著說道:“阿迪,你可是太爺爺看著長大的,我聽說你在天都當了市長助理,可有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