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重要的維生素D是從哪裏來的呢?人體獲取維生素D有兩種渠道。首先是外源性,包括攝取蘑菇、魚肝油等食物;其次是內源性的,人的皮膚中含有維生素D前體,經日光照射後變為維生素D。因此,對於正常飲食的人群來說,每天平均30分鍾的露天光照,就能生成適量的維生素D儲備。如果攝入不足,轉化不夠,而使用較多,均可導致機體對維生素D的需求大於供應,就需要額外補充。
(1)兒童。因為兒童的骨骼處在生長期,所以對維生素D的需要量就更大一些。如果缺少維生素D,兒童會生長緩慢,嚴重時會發生佝僂病,出現骨骼畸形。所以兒童應根據維生素D的缺乏程度來嚴格控製補充劑量,嚴重者多使用針劑注射。
(2)孕婦。由於胎兒骨骼發育的需要,孕婦對維生素D的需求隨之增加。許多孕婦出現抽筋等症狀,雖然積極地補充鈣劑,症狀卻沒有好轉。這種情況就有可能是維生素D缺乏導致的,可以每日補充400國際單位維生素D。
(3)絕經後婦女。因改階段婦女體內易出現活性維生素D的合成不足,造成鈣流失,所以需要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否則易出現骨質疏鬆。
(4)老人。老人的戶外活動較少、腎功能衰退、活性維生素D生成減少,所以也需要適量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來預防骨質疏鬆的發生。絕經後婦女和老人每日維生素D的補充以400~600國際單位為宜。
(5)肝腎功能不全者。因肝、腎是維生素D的重要合成和轉換場所,肝腎功能不全會使從維生素D到活性維生素D的轉化受到影響,所以應該適量補充。
但維生素D並不是補充得越多越好。盲目補充維生素D會出現不良反應,其中最嚴重的一種是高鈣血症,表現為食欲不振、惡心、嘔吐、頭暈、抑鬱等。所以補充從維生素D前最好檢測血液中維生素D的濃度,根據身體狀況決定是否補充以及補充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