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具有現實意義的作品——讀《他鄉明月》(2 / 2)

《他鄉明月》在細節的選擇、安排等方麵,十分得當。一把雨傘,巧妙地帶出一個周峻。這周峻出場不多,形象卻相當鮮明。能有這個效果,原因之一就是細節起的作用。就說那把雨傘吧,兩度出現,給讀者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頭一次出現是一個星期天,紫薇在河邊遇雨往回趕,突然一把雨傘遮在她的頭頂上,這使她驚異地止步,冷不防撞進他的懷裏;麵對一個不相識的青年,她表示謝意,他連聲說“不用謝”,還一直用傘為對方遮雨,而自己在傘外幹淋著。這不隻顯出他心正品高,更成為兩人產生感情的起因。另一次是紫薇出國時,他到機場送行,人很多,誰也沒發現,隻有紫薇看見了,因為“他並沒有進機場大廳,而在機場對麵的荒野裏,一個人孤單單地站著”,還是撐著“那把他們初相識的天青色的小傘,還兀自揮舞著”,這叫紫薇感動得“把頭頂著小窗,死死地頂住小窗,痛痛地哭起來了”。這麼個細節,便顯現了周峻的形象,成為不可缺少的貫穿到底的同紫薇不可分離的人物。周峻同紫薇的關係當然不止這些,在回敘當中,補述了他們的不少接觸,展現了他們的人生態度,藝術見解,但不可否認,兩度出現雨傘這個細節描寫,起了重要的作用。

周峻是體現作品思想傾向的典型人物之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這一類型的青年,也許不是普遍而大量的存在,但即使處於萌芽狀態、數量不多卻能反映社會發展的總趨向的事物,也可以作為藝術典型的依據,從而加以提煉概括,使之成為反映現實世界某些本質方麵的藝術形象。典型並不是某一類型人物的總體代表,不可能把他們所有的東西都囊括進去。典型是主客體的統一物,先是客觀的存在,再又融進作者的思想感情、藝術才智等等因素。“文革”時期講什麼“三突出”,後來說什麼“二重組合”,都是不顧客觀實際、空想臆造的主觀主義做法,是唯心論、公式化的表現。藝術形象的塑造,既不能“三”,也不能“二”,隻能是“一”。那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以客觀事物為依據。生活多姿多彩,人物各色各樣,事情千差萬別,根據現實世界來塑造的藝術形象,怎麼能用一個固定的框架、模式來限製作家的思維,把人世間活生生的一切都緊緊箍在套子裏,使形象來一個規範,隻能“三突出”或者“二重組合”?!“三突出”已使廣大藝術家吃盡苦頭受盡害,大大損毀了我們的文藝事業,再來個“二重組合”,苦楚困境何時了啊!這“二重組合”同樣產生了不良的效果,那主張,實際是“人是什麼?一半是野獸,一半是天使”的翻版罷了。正因為“二重組合”論對創作產生了不好的影響,周峻這個人物的出現,更有其特殊的意義。

也許由於我從小對華僑有所了解,前些年下鄉生活,又接觸過回國經商創業的僑胞,更因為我有不少如同朵拉和紫薇那樣出國謀生、求學的朋友,回來探親時談到外麵的境況,使我對海外的事情還不算太陌生,因而閱讀《他鄉明月》,倍覺親切,既真實可信,又很有藝術魅力。

總之,無論人物形象的刻畫,還是故事情節的安排,《他鄉明月》都很見功力。這是一部難得的真實而又很有現實意義的成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