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具有現實意義的作品——讀《他鄉明月》(1 / 2)

梵楊

文學作品必須真實,更要講求藝術性。柯岩同誌的長篇小說《他鄉明月》在讀者中反應如此強烈,原因就在於它對眾人關心的現實生活作了真實而藝術的反映。

小說描述歌舞團兩個女青年朵拉和紫薇,為擺脫團長“老狼”的苛待,不惜舍親棄友,借嫁人而離團出國。誰知他鄉明月根本不是傳說或想象的那樣美妙,幾經周折,越覺得“月是故鄉明”,不如歸去。作品構思奇巧,通過主人公為了求學、謀生,廣泛接觸了各階層的各種人物,深刻地展現美國社會、包括唐人街在內的生活圖景,生動地刻畫了人物的性格;主人公的境遇,動人情思;且語言樸實流麗,情節曲折感人,人物鮮明突出,主題很有現實意義。特別在情節編排方麵,更見功力;那麼繁複的事情,處理得一點也不雜亂,倒是故事緊湊集中,一波三折,富有戲劇性。可以說,這是融詩歌、戲劇和小說於一體的作品。

所謂戲劇性,實際是指複雜多變的故事情節,因為戲劇的基本要素是人物的矛盾衝突,這矛盾衝突帶來的結果,自然是情節的曲折奇妙,跌宕起伏,出人意料。而戲劇,包括所有以人物為中心的敘事作品,情節是刻畫人物性格、表現主題思想的重要手段,一點也不能忽視。然而有人卻認為我們的文學不真實,原因之一是有情節,情節是編造出來的,有編造就不是“如實”的反映;因此進而鼓吹不要情節,這意見實在不敢苟同。首先,任何反映都不可能“如實”。不說圖畫不能跟模特兒相一致了,就是照片吧,誰見過照片的頭像同被拍攝者本人的麵部是完全一樣的?按照這個主張去做,電影就用不著編劇、導演和演員,拿個攝影機到街上隨意拍攝就是了;如果要表現黑夜裏人們在野外活動,屏幕上一片漆黑、沒有任何影像不是更合適嗎?然而又有誰看過並讚賞這種“如實”的故事片呢?其實就是紀錄片也得有所選擇和剪裁,哪能“如實”反映!另外,藝術還有其自身的特點,不同的藝術門類有其不同的表現方式。試問,生活中有誰走路會是芭蕾舞那樣僅用足尖著地的呢?又有誰說話會是歌劇或地方戲那樣拉腔轉調、談聲論韻的?如果都要“如實”的反映,不隻音樂舞蹈,所有的藝術都隻有取消。我們講的是藝術真實,要求對社會生活做正確、深刻、生動、逼真的反映,既反映事物的某些本質方麵,又確切可信,給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時,使人得到教益。《他鄉明月》的作者就是這樣做並且做得相當成功的。因此小說寫得很美,情節引人入勝,人物栩栩如生,蘊涵著美好、高尚、激蕩人心的感情。能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首先要熟悉所反映的生活實際,掌握大量素材,更要有正確的思想和較好的藝術表現能力。不說其他,僅隻故事情節的編排,《他鄉明月》就很見功夫。

《他鄉明月》的情節,是圍繞著主人公的命運來安排的。從開始到結束,故事性都很強,一下就使讀者產生興趣,特別是開頭,沒有冗贅的介紹,而是以人物的行動亦即情節來展示其性格。

“喂,想到美國去嗎?”一天傍晚,朵拉突然問紫薇……

這是歌舞團大院裏的一間集體宿舍,錯錯落落地放著四張床,房間並不大,可女孩子們住著,不知怎麼就顯出那一份兒玲瓏和溫馨來。

另兩張床的主人不知幹什麼去了,宿舍裏就她們兩個人。

“喂,問你呢,想不想上美國?”朵拉身子不動,聲音卻提高了幾度。

“扯!”紫薇動也不動,懶懶地斥打朵拉說。

主人公的神情儀態,一下就顯露出來了。緊接著便說到她們被“老狼”弄得無法在歌舞團待下去,隨又帶出朵拉的表哥從美國回來找對象,紫薇正合適,而紫薇又已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結識了大學生周峻,兩人正如膠似漆地戀愛著,可是團裏的日子又那麼難過,怎麼辦?

頭一章就擺出這麼複雜的結子,如何排解?叫人不能不追讀下去。

作為總體結構,貫穿全局的基本情節需要講究,但光這還遠遠不夠,整個故事得要由無數細節來組成。好些有創作經驗的人都說,編故事易,找細節難。細節,隻能從生活中求取,它產生在作者深厚的生活基礎之上,是生活和知識積累的結果。看來,柯岩同誌的積累相當豐富,對所描寫的人物及其活動環境又很熟悉,要不,根本無法得到那麼多具有特征性的細節,進而以滿含感情之筆,描述主人公艱難的境遇,顯示她們的性格,表現深沉的愛國思鄉之情,撼人心魄。書上的內容提要也說,“作者通過對大量新老僑民的交往及兩度在美國的實地采訪,曆時五年成書”。采訪固然很起作用,隻是如何采訪,仍有文章。年夏天,在全國財貿先進工作者大會期間,我就見到柯岩同誌采訪時沒有半點專家儀態,倒是非常謙遜平和,同人家心虔意誠地親切傾談。這樣得到的材料才可能豐富而實在。但對文學創作來說,僅靠采訪還是不夠,更重要的是切身的體會。朵拉和紫薇塑造得那麼真實感人,我想,這恐怕同作者曾經在藝術團體工作,有紮實的生活體驗,對朵拉、紫薇這類人物比較熟悉且有感情,關係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