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機器人來襲,你會“主動失業”嗎?(1 / 2)

機器人來襲,你會“主動失業”嗎?

精英觀點

150年以來,很多偉大的經濟學家,從卡爾·馬克思到約翰·梅納德·凱恩斯都預測,在未來,機器將會把人類帶入到一個由科技發展所帶來的開明而閑適的奇幻世界當中。在那樣的世界裏,我們可以整日閱讀經典、討論哲學,醉心於藝術,機器人會服務於我們,滿足我們所有生活上的需求。

然而結果是,他們的預言隻說對了一半。雖然許多青壯年工作者享受著前所未有悠然自得的生活,但這些經濟學家們沒有預料到的是,其實人們明顯更願意看著《絕望主婦》昏昏欲睡而不是去爭論什麼柏拉圖的理想國究竟是好還是壞。

美國政府每年都會對國民的時間安排做一個調查,想要了解他們是如何度過一天的。持續的調查結果表明,對工作感到不滿的人們會花費大量的時間睡覺、看電視,而教育、照顧別人和自我提升卻遠沒有成為他們空閑時間的主要活動。

幾十年來,機器人已經在逐漸取代人類的一些工作。可是一個工種消亡隻是暫時的消亡,不久它就會被其他工種所取代。例如,自動化家用電器包攬了辛苦的家務活,家庭主婦們扔掉了他們的圍裙,花更多的時間在工作上,以此獲得社會地位和經濟上的權力。但是重點在於,勞動力市場對於一般工作的需求越來越少,這也就是為什麼她們一周的工作時間逐漸縮水變短了。

在近期的一項關於“機器人會如何改變工作性質”的調查中。伯克利大學名譽教授、穀歌首席經濟學家HalVarian讚揚了機器人經濟。他的話很值得詳細地引用一下:“當洗碗機和洗衣機代替了手洗,吸塵器取代了自己打掃,不用你動手做任何事,你還有什麼不開心的呢?我猜這種被‘裁員’會在未來十年內發生,而且會一直受到大家的歡迎。現在,每周70小時的工作時間已經減少到37小時,我希望工作時間能繼續變少,因為這畢竟是一件好事情。”

在工作時間縮短的同時恰逢是一個勞動力最少使用的時代。現在的勞動參與率是36年以來最低的,與其說把那些沒有工作的是失業,倒不如說他們是“主動失業”,因為他們甚至不出去找工作。科技空想主義者可能想著這些“主動失業”的人會利用沒工作而多出的空閑時間醉心於世界一流的教育資料——在麻省理工的在線課堂EdX免費上課,花時間在蘋果的樂器教練學習樂器,在數碼音樂創作軟件Garage Band上製作音樂,或者從容地相互討論《紐約時報》評論版塊對熱門政治問題利弊的分析。

風險投資人、推特哲學之王MarcAndreessen在他發動的一場史詩性的“推風暴”中,提出了關於工作時間減少的科技烏托邦的一些理論,指出科技烏托邦可能預示著這樣一些事情。

他假定了一個前提:設想一個世界,所有物質需求都由機器人和材料合成器免費提供。房地產、能源、醫療、食品和運輸——也都全部免費提供、運輸,並全由機器一手包辦。那將是一個怎樣的世界?那將會是一種什麼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