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烹調方式多樣化:多使用蒸、煮、滾、涼拌、微波烹調等方法,減少使用油炸、油煎、鹽醃、煙熏和火烤等方法。
(2)炒菜溫度不可太高:一般油脂加熱到一定高溫時,就會分解產生丙烯醛,有強烈的刺激性氣味時不宜食用。
(3)每炒一樣菜要洗一次鍋:炒菜用的食油是一類含碳有機物。研究證實,一切含碳有機物熱解或不充分燃燒,均會轉化為強致癌物質。為了防止致癌物對人體的危害,應提倡“炒一次菜洗一次鍋”,徹底清除鍋底中的殘留物。此外,烹調結束後,炒菜鍋要趁熱用清水洗淨擦幹。
(4)用新鮮油料煎炸食品:油炸食品時應避免激烈攪拌,且材料要新鮮。避免油溫過高及油的使用次數過多,炸油使用氨基酸在熱解時會產生潛在的致癌突變物質,從而使燒焦的食物對人體有致癌的可能性。因此,油炸食物時,燒焦變味的食物應除去。
(5)改進食品加工方法:在食品製作過程中,要改進過去不合衛生要求的傳統做法,如用煙熏肉、魚,應改為幹熱蒸氣法或靜電熏製工藝,不使食品直接與炭火接觸。
(6)綠色蔬菜的食用法:綠色蔬菜切後,不要放置時間過長,長期擱置不僅使維生素C的含量大大減少,而且可能使蔬菜氧化,產生致癌物質。蔬菜最好隨洗、隨切、隨烹調、隨吃而且一次性吃完,若有剩餘應放入冰箱中低溫保存。
3.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1)細嚼慢咽:慢食除了有利於防止消化係統疾病外,還有防癌的作用。慢食可以防癌,慢食主要是能增加唾液分泌。人的唾液能抑製誘發癌變的過氧化脂質的生成。食品中的脂肪成分和氧結合產生過氧化脂質,若食用脂肪含量很高的食品,就容易生成這種物質。假如1秒鍾咀嚼1次,每口食物咀嚼30次,就可以起到防癌作用。
(2)控製高脂肪食物:少吃肥肉類等高脂肪食物,應多吃瘦肉、魚、去皮家禽和低脂乳製品。
(3)慎食醃、熏和火烤等食物:不吃或少吃醃製、熏製食品,如熏魚、鹹魚、鹹蛋、醃菜、臘肉、香腸、火腿和熏豬肉等。因為此類食物均含有致癌的亞硝胺、3,4苯並芘等化學物質,容易導致胃癌、肝癌和食管癌。
(4)多食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少吃過於精細的食物,多吃高纖維素食物,如水果、蔬菜、糙米、全麥麵包、穀類食物和其他麵粉製品都含豐富的纖維素。
(5)膳食應粗精搭配:在吃精細的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時,要搭配多吃些纖維素食物。因為長期吃精細高蛋白、高脂肪、低纖維的食物,會增加腸內厭氧菌(大腸杆菌、普通變形杆菌)的數量。厭氧菌在腸內對食品進行加工時,會放出致癌分泌物,而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往往在結腸內停留時間較長,這樣致癌分泌物就會長時間與腸壁黏膜接觸而易致腸癌發生。
(6)膳食應葷素搭配:膳食應注意做到葷素搭配,不偏食素食;應攝取足夠營養,增加機體抵抗力。
(7)不要吃太燙的食物:以免引起上消化道燙傷,引起炎症。
(8)不要吃黴爛變質的食物:如黴爛的瓜果蔬菜、發餿變質的剩飯、湯等。
4.戒煙慎酒吸煙是癌症的禍根。煙草及煙霧中含有大量致癌和促癌物質,吸煙可導致肺癌、膀胱癌、口腔癌、喉癌、宮頸癌、陰莖癌和白血病等多種癌症。在所有癌症中,大約有30%是由吸煙造成的。酒精雖不直接致癌,但長期飲酒能損失體內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降低機體免疫功能,給癌魔造成可乘之機。飲酒與口腔癌、食管癌、甲狀腺癌、乳腺癌、胃癌、肝癌、大腸癌、前列腺癌及惡性黑色素瘤等惡性腫瘤有關。由此可見,戒煙、不酗酒是預防癌症發生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