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頭部穴位按摩(6)(1 / 3)

(35)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按摩法

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在中醫學裏屬暈厥的範疇,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休克,常常伴有麵色蒼白、四肢發冷、出冷汗等症狀。

由於導致暈厥的原因有多種,故其相應的治療方法也各不相同。在其它治療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按摩療法是及時而必要的。

按摩方法

①暈厥發生後,應立即將患者平臥,頭部放低(不用枕頭)。若有痰鳴聲則將其頭偏向一邊,以利排痰,然後清除口腔異物,取下假牙等。盡量不要搬動,若必須搬動則動作一定要平穩而輕。

②用拇指指端用力掐按其人中穴,持續20秒左右。再用兩手拇指同時按揉其兩手腕處的內關穴,力量以重為宜。穴位強刺激,目的在於使患者蘇醒。

③一手握住其手腕,另一手用力拿合穀穴20下,一側完畢再進行另一側。

④一手托住其手腕背側,另一手用拇指在前臂掌側麵做揉推,即從肘彎處開始,邊揉動邊往下移,直至手腕。力量偏重但要柔和,每側操作5~8遍。

⑤仰臥,用兩手拇指從其劍突下(心窩處)開始,分別沿著“八”字形的肋緣向下、外側推動,力量中等,反複推10遍。

⑥用小魚際擦法來回摩擦兩側湧泉穴,均以發熱為度。

(36)中暑救護的按摩法

中暑是在烈日之下,或高熱,或熱輻射的環境中長時間的停留或工作所致,常在體弱或體力過於疲勞的情況下發生。

根據中暑的程度不同,可分為輕症和重症兩種。輕症可出現頭痛、頭昏、胸悶、惡心、口渴、汗閉、高熱、煩躁不安、全身疲乏和酸痛;重者除上述症狀外,可出現汗多、肢冷、麵色蒼白、心慌氣短,甚至神誌不清、昏迷、四肢抽搐:腓腸肌痙攣以及周圍循環衰竭等現象。

輕者應立即到通風涼爽處休息,多喝含鹽飲料,外擦清涼油在太陽穴,或服人丹數粒,即可恢複。若是昏倒的患者,也應送到通風陰涼處,再進行按摩療法。

按摩方法

①用拇指指端或指甲用力掐按患者人中穴及兩手的內關、合穀,兩足的太衝穴,以患者蘇醒為度。

②彎屈一隻手的食、中指。並用這兩個彎屈的指間關節用力鉗捏、拉扯頸後大椎穴及兩肘部尺澤穴處的皮膚,直至皮膚出現青紫或血斑。

③患者蘇醒後,讓其采取坐勢,醫者站其身後,兩手拿肩井30下,力量宜輕快柔和。

④正坐,用手掌在其背部脊柱及兩側膀胱經施行擦法,擦時從上往下來回擦動,以皮膚微紅發熱為度。

⑤正坐,兩手拇指在其前額用開天門法操作半分鍾,然後再用兩拇指輕揉地按揉兩太陽穴半分鍾。

⑥正坐,兩手小魚際在其頸肩部做輕快的交替擊打30下。

(37)消除醉酒不適的按摩法

①坐臥均可,用拇指指端用力按揉其兩手內關穴,以強烈的酸脹感為宜,按揉1分鍾。若是醉酒者很可能隨即發生嘔吐,待其吐畢可予濃糖開水一杯喝下,繼續操作。

②仰臥,用一手的食、中指相並,然後按揉中脘及肚臍兩旁天樞穴,或者采用震顫法。每穴1分鍾。

③仰臥,摩腹,即用一手掌貼在其上腹部,然後做順時針方向的環旋摩動。按摩宜深沉柔緩,時間5分鍾左右。

④仰臥,醫者坐其頭頂上方,兩手拇指指腹在其前額做交錯往返的推抹,力量宜重但不影響推抹,時間約1分鍾。

⑤仰臥,醫者坐其頭頂上方,用兩側大魚際分別貼在其兩太陽穴處,然後做輕快的揉法1分鍾。動作力求柔和連貫,以患者有舒適感為佳。

⑥仰臥,醫者坐其頭頂上方,用五指抓拿在頭頂操作1分鍾,動作宜快而連貫,抓拿時要有力。

(38)解除失眠痛苦的按摩法

失眠即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的睡眠。輕者入睡困難,或睡而不酣,時眠時醒,醒後不能再入睡,嚴重者則可能徹夜不眠。本病可兼有頭痛、頭暈、心悸、健忘等症,多由於精神過度緊張、憂慮太甚、暴怒以及年老體虛所致。另外就是腦部疾患者(如外傷、腦血管意外等)多有不同程度的失眠。

1)按摩方法

本病的按摩特點是輕柔、緩慢,具體運用時要注意力度,如果用力不當,過重、過猛則使效果適得其反。治療需每天堅持,且最好在臨睡前進行,那樣效果更好。

①仰臥閉眼,醫者坐其頭頂上方,先用兩拇指指腹分別按揉兩側眉中的魚腰穴,約1分鍾。然後從魚腰穴垂直推入發際,反複推30次。完畢再用一個拇指如法從印堂推至頭頂百會穴,亦反複30次。

②仰臥,用“8”形揉法在其兩眼眶輕緩而連貫地按摩20遍。

③仰臥,醫者坐其頭頂上方,兩手大魚際分別在其兩太陽穴做輕柔的揉動,時間約1分鍾,以患者感覺舒適為佳。

④仰臥,醫者坐其身旁,麵朝著患者,然後用一手的食、中、無名、小指對其做梳頭動作,操作時以指甲刮著其頭皮為宜,從前往後梳1分鍾。

⑤俯臥,用捏脊法從腰至頸操作10遍,用力柔和連貫,移動緩慢,以患者感覺舒適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