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頭部穴位按摩(2)(2 / 3)

④忌食蔥、蒜、辣椒、薑、韭菜及魚等辛辣和腥發食物。

(3)眼瞼下垂的按摩治療

眼瞼下垂是指上眼皮下垂而不能主動上提,同時影響視力。有先天性和後天性之分。先天性者多為雙側,由於提上瞼肌發育不全,或與遺傳等因素有關。後天性者多為單側性,由於提上瞼肌受傷或局部病變所致。其症狀表現為:由於提上瞼肌的功能不全,以致遮蓋部分或全部瞳孔而發生視力障礙。病人因眼裂變窄,常皺起前額皮膚,以提高眉部,用前額肌開大眼裂。雙側下垂者常把頭仰起視物。

按摩方法

病人仰臥,醫者站於頭側。

①用拇指在前額部及眼眶周圍部做揉法數次。

②用拇、食、中指在眉弓處做捏提法數次,可向上方用力。

取穴:陽白、魚腰、風池、三陰交、陷穀。

(4)“美尼爾”的按摩治療

本病又稱“耳性眩暈”、“內耳眩暈病”等,以發病突然,發作時自感天旋地轉,難以站立,極易跌倒,並伴有耳鳴、聽力減退、惡心嘔吐、出汗等症。發作持續時間多為幾分鍾,也可達到幾小時甚至幾天,一般可以自行緩解。其發病多由於氣憤惱怒,憂思過度,或飲食不節製等誘發。

按摩治療不宜在發作時進行,而應在未發病的平時。患者發病時應以臥床休息為主。

1)按摩方法

①用拇指分別按揉其雙手的合穀、內關穴,以有較強的酸脹感為度,每穴1分鍾。

②正坐,醫者站其前麵,用兩手中指分別按住其兩耳後的翳風穴做緩慢的揉動,力量由輕而重,直至有酸脹感為止,並持續1分鍾。

③正坐,拿風池、頸項,力量要輕柔、和緩,以患者有舒適感為宜,時間大約2分鍾。

④仰臥,摩腹,在肚臍以上的上腹部做順時針方向的環旋摩動,力度以患者感覺舒適為宜,時間約5分鍾。

⑤仰臥,將兩手掌根相對置於胸前心窩處,然後順著肋間隙分別向兩側推去。力量稍重,推動宜緩慢,如此反複推20~25次。

⑥用拇指重力按揉兩足的太溪、太衝穴,均以較強的酸脹痛感為宜,每穴1分鍾。然後用拿跟腱法操作5遍,力量較重,移動宜慢。

2)自我按摩

多采用臥位進行,就是躺在床上進行。施術前先靜臥閉眼一會兒,最好有較安靜的環境或在伴有十分輕鬆的音樂環境中進行。對於不方便者,坐位也可以。下麵介紹幾種方法。

①點按百會穴,約1分鍾。

②點揉四神聰穴,手法輕柔和緩,約1分鍾。

③梳頭,比較輕柔,速度宜慢,約2分鍾。

④雙手五指在頭部做無規律的點按,督脈走行處(頭正中線)應重點點按,約1~2分鍾。

⑤揉撚頸部,先從風池穴開始,揉撚頸項部肌肉,自上而下沿頸椎棘突兩側逐漸揉撚。若頸部肌肉有發僵、疼痛的部位時,可重點揉撚,至局部發熱為止。

⑥點按內關穴,雙手交替按壓對側內關穴,常有酸、麻、脹的感覺。

⑦擠壓頭部,雙手相對擠按頭部,這是結束手法。

3)耳針療法

可取內耳、皮質下、神門、腦。配用腎、心、交感等穴。

(5)耳鳴的按摩治療

耳鳴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常常會感到耳朵裏有令人心煩意亂的嗡嗡響聲。耳內夜以繼日、連續不斷的響鳴,使人終日不得安寧,是指一個人在外界無任何音響的刺激下,卻聽到有節奏的吱吱響的聲音,有各種各樣的頻率,各種聲響都存在,不論你用什麼辦法,卻始終在你耳邊,嗡嗡作響,使你想躲又躲不開,想揮又揮不去,常常弄得人們夜不能安枕。它不僅使病人感到萬分苦惱,而醫生也感到束手無策。

耳鳴的原因是很複雜的,是形簡實繁的,尤其是原發性耳鳴,90%以上的因素與內耳變化有關,而且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聽力損失。耳鳴往往與某些噪音、社會環境、心理因素有關;也與疾病,如高血壓病、甲狀腺功能異常、維生素缺乏、內分泌紊亂、頭部外傷等有關。另外,不良的生活習慣,如煙酒、疲勞、生活緊張、情緒波動、睡眠不足等也是產生耳鳴的原因。關於耳鳴的聲調、音量及強度是波動不定的,在安靜的房間內或過度勞累、精神緊張時,則耳鳴更為清晰。

人的聽覺,音波經外耳道震動鼓膜傳到中耳,再由中耳傳導到內耳,經內耳液體傳導直至大腦聽中樞。這一係列傳導如某一環節發生障礙,均可引起耳鳴,它不僅由各種耳病引起,而且其他疾病也能引起。為此,要及早診斷,查明原因,防治結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按摩方法

①指壓、按摩聽宮穴、翳風穴、風池穴、下關穴:醫者用雙手中指指腹分別壓迫患者左、右側聽宮穴約1分鍾左右,再順時針方向旋轉按摩36次,再逆時針方向旋轉按摩36次。再依次指壓與按摩翳風穴、風池穴、下關穴,手法同上述,一天進行2~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