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懶媽媽”身邊成長的孩子則不會如此。正是因為“懶媽媽”不會輕易幹擾和限製孩子,因此孩子往往能多出很多學習機會,同時也能在自由的空間中提高自信心。這樣,孩子的能力和自信都會得到一定程度的增長,當然也就變得更加獨立。
貝貝有一個典型的“懶媽媽”,“逼”得貝貝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動手。6、7個月大的時候,貝貝開始關注身邊的物品,如相框、玩具等,常常目不轉睛地盯著它們看,小眼神裏充滿了渴望,顯然是希望拿到手中玩一玩。可是每次貝貝瞪著那些小物件時,媽媽都像看不見一樣,不管貝貝如何用眼睛示意甚至伸手去夠,媽媽都不會幫他拿過來。後來,貝貝不得不自己想辦法。一次,他費了很大的力氣,彎下腰,再趴下來,匍匐到玩具前,將它拿到了手裏。誰知他剛一拿到的時候,就聽見了媽媽的笑聲,抬頭一看,媽媽正在為他鼓掌,他不禁也高興地笑了起來。後來,貝貝就學會了自己去拿想要的東西。
貝貝還不到2歲,就不再滿足於媽媽拿著勺子喂他吃飯,而是希望自己掌控“飲食大權”,自己拿著勺子將喜歡的食物送到嘴裏。手腳還不靈便的貝貝,常常將食物撒得滿地都是,或者將米粒吃到額頭上。可貝貝從來沒有聽到媽媽的責備和阻止,於是他更加自由地拿著勺子不斷練習,終於能夠準確地將飯菜送到自己嘴裏了。
4歲的時候,貝貝認識了樓下的小朋友妞妞,他很喜歡和妞妞在一起玩。不過,第一次交朋友的他,還不太敢主動邀請妞妞玩。於是,他希望媽媽能夠帶自己下去,或者幫他把妞妞叫上來。誰知,貝貝得到的回應卻是:“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如果貝貝想和妞妞玩,就要自己想辦法將妞妞叫上來。”貝貝沉默了很久,走到媽媽麵前,說道:“媽媽,你能把妞妞家的電話號碼告訴我嗎?我想給妞妞打電話,叫她上來。”媽媽滿意地笑了,不但給了貝貝電話號碼,還表揚了他。後來,貝貝逐漸學會了想辦法解決問題。
現在,貝貝已經6歲了。媽媽還是很“懶”,貝貝的事情還是要自己做。但他卻學會了很多小朋友都不會的“本領”。
“懶媽媽”並非真的懶,相反,她們反而比“勤快媽媽”花費的心思更多。她們雖然為孩子做的事情很少,但卻在如何讓孩子學會獨立這方麵做了很多思考和努力。首先,“懶媽媽”不輕易剝奪孩子學習的機會。最好的教育方式是“引導孩子學會做”,而不是“幫孩子做”。“懶媽媽”的“懶”使得孩子不得不主動學習做事,這就給他們提供了鍛煉的機會。其次,“懶媽媽”不會在旁邊不停地教孩子怎麼做,而是盡量不去幹擾他,使他能夠獨立思考。這就鍛煉了孩子的動手能力、思考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懶媽媽”很少給孩子安排事情,而是在一定的範圍內由著孩子自己行動,這就使得孩子獨立性強,有自己的想法。
由此可見,“懶媽媽”並非不好的媽媽,反而是教育孩子的高手,是最聰明、最懂孩子的媽媽。而作為本身就比較忙碌的上班族媽媽來說,這個“懶人”教育方法更是不二的選擇。它一來使得媽媽不做事無巨細的“保姆”,導致自己身心俱疲;二來能讓孩子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小大人”。何樂而不為呢?
職場媽媽育子經
對於新時代的上班族媽媽來說,“懶”應當成為一門必修課,爭取做到:孩子能做的或者應該學習的事情不隨便幫他做;堅決不限製和阻止孩子主動做事的欲望。勇敢放手讓孩子去探索,鼓勵他們獨立麵對各種各樣的事情,做一個身懶心不懶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