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運動損傷及預防
有氧運動以強度低,持續時間長,方便易行等優點進入了現代都市居民的日常鍛煉之中。但在體育運動過程中難免會發生一些損傷。常見運動損傷有兩種,即過度疲勞引起的損傷和運動中的意外情況。青少年多從事一些較劇烈的運動,易造成肌肉、韌帶和骨骼方麵的損傷;而老年人因為骨質較疏鬆,更容易導致骨折。因此,對於運動損傷的預防一定要因人而異,采取相應對策。
運動損傷常見的原因包括以下幾方麵:
1.訓練不科學 在運動過程中節奏不合理,急於求成,過分重視鍛煉成績而引起運動損傷。
2.身體不協調 其中包括身體某些部位先天不足(平足不宜進行長跑運動)或不適(疾病等)。
3.環境不合理 如鍛煉場地的保護設備和器械放置不合理及天氣的突然變化均可導致損傷的發生。
預防運動損傷主要應注重以下幾點:
1.合理安排運動量。
2.調整身體狀態,盡量避免在疲勞、生病時進行運動鍛煉。
3.訓練要講究綜合性,避免單一的練習。
4.糾正錯誤的動作,加強自我保護意識。
5.營造良好的運動環境。
運動中頭麵部損傷及防治
1.頭皮損傷 頭皮中有大量的血管,運動中頭部被撞擊後可導致頭皮裂傷,造成出血。受傷後應盡快使用幹淨的紙巾或棉球等按住傷口,防止進一步出血,然後用酒精等消毒藥物對傷口消毒。如出血不止的話,應送醫院進行專門治療。
需注意的是,此類損傷需針線縫合時,應該用抗生素預防感染,保證傷口潔淨,必要時可注射破傷風抗毒素。
2.鼻部損傷 運動中鼻部損傷極為常見,以鼻骨骨折為主。
其症狀為鼻骨下凹或骨骼錯位,鼻孔流血不止,嚴重時呼吸受阻。
當損傷發生時,應立即取用長條形固體物質,纏裹適量消毒藥棉等,送入鼻孔,左右轉動,吸取血液,避免其凝成血塊。在鼻骨錯位的情況下,先使用簡單的方法使其複位,再用碘酒等消毒,並送醫院診治。和頭皮裂傷一樣,可用抗生素防止感染。
3.眼部損傷 此類損傷常見於青壯年人群,尤其以從事網球等快速球類運動的人群為主。眼部有大量神經和毛細血管,一旦被重物擊打,輕則導致眼膜損傷,少量出血,較嚴重時可引起視力方麵的障礙。如網球等運動項目,球速較快,如果被球擊中眼部可導致一係列損傷,如眼球裂碎、視神經萎縮、視力喪失等。出現眼部損傷時,應及時去醫院檢查治療。
值得注意的是,近視人群進行此類運動時,眼部損傷的可能性較大。尤其是身體狀態較低迷時,可間接導致受傷。
4.牙齒損傷 牙齒損傷多由鈍物直接打擊或相互碰撞造成。
傷後可能發生牙齦出血,此時可使用紙巾或棉織品擠壓傷口進行止血,隨後用溫開水漱洗傷口,嚴重者應送醫院治療。
5.頭部損傷 此類損傷多由頭部受到外物打擊造成,其中以腦震蕩為常見。受傷者大多出現幾秒或幾分鍾的短暫神誌不清,臨床表現為頭痛、乏力,伴隨有惡心、嘔吐等。
如受傷者昏迷時間過長,應立即送醫院做相關檢查。在送醫院的過程中,要保證傷者呼吸通暢,以避免窒息的發生。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對於那些短期內恢複神誌的傷者,也應做進一步的檢查,以確診傷情。
運動中脊椎損傷及預防
常見的脊椎損傷有七種,分別為頸椎骨折脫位、頸椎不穩、腰椎狹部骨折、椎體骨骺炎、後關節綜合征、腰椎間盤突出症和腰背筋膜炎。
1.頸椎骨折脫位 頸椎是頭部活動的“引導者”,當運動者頭部著地時,可能會引起頸椎骨折脫位,嚴重時可導致四肢癱瘓。
預防措施:
①做好充分的保護措施。
②遵守場地規章製度,力所能及地做好相關動作。
2.頸椎不穩 因為頸部過度勞累,導致椎間關節韌帶出現使用性損傷,伴隨諸多臨床症狀,在醫學上稱為運動型頸椎不穩。頸椎不穩多發生在跳水運動中。如果鍛煉者肩部柔韌性不佳,容易發生此類損傷。
預防措施:
①避免在危險地帶進行跳水練習。
②充分活動頸部肌肉。
③養成正確入水姿勢。
3.腰椎狹部骨折 這種骨折多發生在腰部屈伸運動中,由於不斷受到椎體上、下關節的擠壓,導致損傷,而連續的損傷可造成腰椎狹部骨折。其臨床表現通常為腰痛劇烈疼痛,伴有少見的神經性症狀。如為急性骨折應休息一段時間,停止進行腰部運動;如為慢性骨折,也應暫停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