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飛龍熟悉土司曆史,他激動地站了起來。朗聲說道:“遙想當年,彭會長的祖先彭士愁任溪州刺史時,為靜邊都誓主,統轄二十州,勢力範圍大體上是現在各部所在地盤。大家既然信服彭會長,幹脆推他當都司長!”藍大姐快人快語,首先讚同:“中!這樣才有主心骨。”一個川東豪傑起身響應:“好噻!就這樣整!”苗人石定根笑著站了起來,大聲說道:“要得要得!我們砍香結盟!”彭治中推脫不了,隻好應下。彭玉堂高呼一聲:“拿香來!”軟巴縱身跳下戲樓,跑去拿香。眾人一片喝彩。
司城一下子聚集了這麼多民間武裝,令當局十分緊張。正在眾豪傑砍香結盟之時,剿匪總部派來一名高級將官前來安撫慰問。他們贈送給彭治中一挺輕機槍,另外還有長短槍枝一百餘支,子彈若幹發。那個將官單獨與彭治中交換了意見,一再褒揚彭治中的一片愛國熱忱。同時告訴彭治中,蔣委員長已在前線布下精兵雄師,要求他們不得擅自行動,以免擾亂大局。希望彭治中遺散人馬,各回原地,等待改編。彭治中點頭認可。那位將官方才放心離去。
彭治中及時調整方案,將人馬按區域分為“常備部隊”和“機動部隊”兩大塊。川鄂黔邊區各股為機動部隊,各自回原地待命。鳳頭大姐例外,她的人馬留下。各股頭目同彭治中靈溪河畔惜別,回師各地。
常備部隊由彭治中、彭玉堂、石定根、覃飛龍等幾股力量組成,總人數五千餘眾。彭玉堂任常備部隊總指揮,石定根、覃飛龍、向飛天三人任副總指揮。
彭治中從常備部隊中挑選骨幹,組成了“戰鬥大隊”和“後勤大隊”,其餘人員回家務農。彭玉堂兼任戰鬥大隊大隊長。戰鬥大隊下轄五個中隊。第一中隊為警備隊,由二百人組成,向飛龍、彭二老任正副隊長,負責司城四周十裏範圍內武裝警戒;第二中隊為手槍隊,由一百人組成,白玉階、彭三老任正副隊長,負責司城外圍安全;第三中隊是苗刀隊,由彭治中原勞車河一百苗刀隊員組成,苗刀隊員每人再裝備漢陽造快槍一支,彭昌衝任隊長,把守司城各大小街道巷子;第四中隊為警衛隊,由一百名會武功者組成,軟巴任隊長;第五中隊為特工隊,由一百人組成,冉華盛為隊長,散布邊區數十個縣,負責與機動部隊聯絡,搜集經濟、軍事等情報。
彭治家、彭治安兄弟倆分別任後勤大隊正、副隊長。後勤大隊下設一個公司,三個中隊,一個衛生隊,一所學校。公司名稱為“邊區民眾商貿有限公司”,彭治家兼任總經理;第一中隊為運輸隊,彭治安兼任隊長,下設船運和陸運兩個小隊,分配警衛人員二十名,確保運輸安全;第二中隊為被服及槍械修繕隊,麻狗任隊長,分配警衛人員十人;第三中隊為生產、生活隊,由鳳頭大姐“紅纓社”成員組成,另外補充五十名男兵幹重體力活,鳳頭大姐任隊長,負責養豬、種菜、打魚、做飯等事宜,保障司城近六百名官兵生活所需,分配警衛人員十名;苗醫石老岩任衛生隊長,分配警衛兩名;墨查苦裏任學校校長,學校軍民兩用,常年招收司城農家子女入學,短期培訓下層軍官,分配警衛兩名。
彭治中布下的陣容,就像幾道堅固的屏障,將司城緊緊箍住。司城四周有四千餘名常備部隊兄弟,招之即來。又與四省邊區各地幾萬人馬結為一體,就像一張撒開的大網。情報準確、及時,後勤保障堅強有力。彭治中在司城裏運籌帷幄,鎮定指揮。他一邊積極主動配合地方,保境安民,等待接受改編,隨時揮師前線,精忠報國;一邊按照自己的意願,在小範圍內努力實現世外桃園般的理想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