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沙丘之謀(6)(3 / 3)

但是兩個人早得到消息,連夜出城而去。

在逃亡的半路上,秦二世元年十月某日的半夜,他們遇到了率領著十幾個人正在返回的劉邦和樊噲。於是這十幾二十個人經過商議,決定向沛縣進發。

因為劉邦說他有辦法拿下沛縣,蕭何和曹參雖然知道劉邦喜歡大言不慚,但還是不由得半信半疑的跟劉邦返回。

他們的家眷都在沛縣,而且在沛縣縣城裏還有不少他們伏下的眼線。如果不能拿下沛縣,他們什麼都不是。隻要一個獄吏帶領三五個衙役,就能將他們抓住。尤其是蕭何,他基本上就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白麵書生。

城裏有雍齒、周勃、夏侯嬰等等一幹人等。

尤其是雍齒不但是沛縣的豪強,一個小小的貴族,而且頗有些聲望。劉邦回到沛縣並沒有立即強攻,他準備了十幾隻響箭,上麵有告沛縣人民的檄文。這是蕭何親自草擬的,在這封******上。蕭何曆數了暴秦孽政與縣令的種種不是,又派人潛伏進城,聯絡四方。

到了早上天還沒有完全的透亮,就看到城內有煙火升起,想是城中已經開始發生暴亂了。

於是劉邦蕭何諸人,便帶著自己那幾十騎,快速的進城向縣衙奔去。在半路上遇到了洋洋得意的雍齒、周勃、夏侯嬰等人,雍齒的腰間掛著縣令的人頭。

劉邦遇上雍齒他們,劉邦毫不猶豫地越眾而出,同時幾乎是嚴厲的命令雍齒將縣令的人頭解下給他。而雍齒也竟然將縣令的人頭給了劉邦,劉邦立刻舉著縣令人頭,催促快馬向縣衙奔去。一路上大群的百姓都看到劉邦手提縣令的人頭快速的馳騁,於是奔走相告。有些人還跟著劉邦的快馬,試圖一探究竟。

雍齒等人隻好默不作聲跟在劉邦的後麵,其實心裏雍齒滿是懊悔,他覺得他真不該將縣令的首級給了劉邦。他甚至有些糊塗,忘了剛才為什麼將縣令的人頭給劉邦。其實他就是害怕,隻是他不願意承認而已。這種害怕不是出於理智,或是由於實力上的原因而僅僅畏懼,應該說完全是因為雍齒在劉邦王者的威嚴前懾服。雍齒很是嫉恨劉邦,因為轉瞬間劉邦,這個該死的農夫就奪走了自己的功勞。但他不好發作,隻好默不作聲的跟在劉邦的後麵。盡管他還是在心裏罵道:該死的狐狸。

這件事同時給了其他人很深刻的印象,尤其是蕭何。蕭何看到劉邦轉瞬間將起義的主要功勞,甚至可以說是領導權奪了回來而毫不拖泥帶水,他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同時也作出了自己一生最重要的抉擇——追隨劉邦!

其實除了雍齒以外,那些看到這一幕的所有人,都在心裏明確或是不明確的下定了追隨劉邦乃至終生的抉擇。

劉邦終於在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十月確定了自己的目標,終於要開始諸神以及命運將要賦予他的大任,走上了了通往天子的道路上的艱苦跋涉。這一年,他已經將近五十,整整四十八歲了。

劉邦手持縣令的人頭快馬加鞭的到達了縣衙,他命令,不錯,就是命令手下將縣令的首級掛在縣衙的門口,同時派出樊噲、周勃等人召集沛縣父老來縣衙共同議事。

劉邦手頭沒有錢,也沒有人馬,所以他更加希望能獲得沛縣父老的支持。蕭何一言不發,盡管他有意見要表達,但是他想了想還是不說。因為他還要繼續的觀察劉邦,同時他深信劉邦能夠自己處理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