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如果宴會結束後出現醉酒情況,可以吃香蕉、橄欖、葡萄或是飲用綠豆汁、芹菜汁來解酒。
“藥補”並非養生的萬全之策
藥之所治隻有一半,其一半則全不係藥方,唯在心藥也。
——《壽世新編》
在現代社會,快節奏的生活、高強度的工作,使許多人處於亞健康狀態,而中國人在對健康問題的認識上有著重大的誤區,人們普遍認為通過“補”就可以獲得健康。因此,在這種思想的指引下,許多人開始購買各種補品和補藥服用,以為這樣就可以不必為自身的健康狀況發愁了。但是他們不知道,不科學的進補對人體有害無益,嚴重時更等同於“服毒”。所以,我們在服用補藥時應避免以下幾個問題:
1.忌無病亂補。如果你沒有疾病,卻大量服用補藥,不僅會增加不必要的開支,還會損害身體。例如,長期服用葡萄糖會引起發胖,使血中膽固醇增加,易誘發心血管疾病。
2.忌虛實不分。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證病人不宜用補藥。而且虛證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所以隻有對症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隻會適得其反,事倍功半。
3.忌多多益善。人們普遍認為“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其實這是不科學的。凡事都要有個度,進補也一樣,如果過量服用參茸類補品就會引起腹脹,不思飲食;過服維生素C就會導致惡心、嘔吐和腹瀉。
4.忌以藥代食。有些人在進補時重藥物、輕食物,甚至以藥代食,這是不科學的,因為食物才是最好的醫藥。例如多吃芹菜可以治療高血壓;多吃蘿卜可健胃消食,順氣寬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藥能補脾胃……在日常生活中,許多食物都能成為進補的佳品。
5.忌重“進”輕“出”。近年來,一些養生專家提出“負營養”的保健新觀念,即重視人體廢物的排出,減少“腸毒”的滯留與吸收,這就要求人們在進補的同時,也要重視排便的及時和通暢。
6.忌恒補不變。人們在用餐時會有“挑食”、“嗜食”的毛病,而在服用補藥時,人們同樣會犯這樣的錯誤,這對健康是不利的,因為補藥雖然具有保健治療的作用,但也會產生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就會影響體內的營養平衡。因此,根據不同情況予以調整是十分必要的,絕對不能恒補不變,一補到底。
7.忌越貴越補。人們普遍認為隻有貴的才是好的補品,但是那些昂貴的傳統食品如燕窩、魚翅之類可能並無奇特的滋補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蔥之類的食品,卻有著神奇的滋補價值。而且,凡是食療均有一定的對象和適應證,所以應根據需要來確定藥膳,“缺什麼,補什麼”,決不能根據貴賤來分高低。
自己亂補腎更虛
在生活中,有些男士遇到性功能障礙時,往往羞於就醫,而是選擇買些性保健品、中成藥來補腎壯陽。但是造成性功能障礙的因素有很多,如前列腺炎、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性功能障礙往往是這些疾病的第一表現,不去醫院進行診治,不但性功能障礙難以治愈,而且會耽誤原發疾病的治療,造成嚴重的後果。所以,腎虛患者應選擇正規的醫療機構進行診治,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別把自己泡在維生素的“汪洋”裏
維生素,身體健康的微妙使者。
——黃昀:《維生素:隻能從食物中獲取的營養素》
許多現代人都對維生素情有獨鍾,他們喜歡大把大把地吃維生素,認為這樣對身體大有裨益。事實恰恰相反,維生素服用不當不僅不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力,還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脂溶性維生素A和E可以在人體的肝髒內儲存較長的時間,所以長期大量服用這些維生素會把有益的營養補充變成有害的毒物。服用過多的維生素A會使人產生惡心、嘔吐和關節疼痛等症狀,服用過多的維生素E可使血液黏稠度降低,引起血栓性靜脈炎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