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關注生活細節,健康就這麼簡單 (1)(3 / 3)

見招拆招:如果你是愛喝茶的人,應該改用瓷杯泡茶。

誤區八:水果當主食

理由:由於現代人不良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使得消化不良、血脂增高、血管硬化等疾病變得很普遍,因此需要水果中的營養物質來補充營養。但是,水果中缺少人體需要的蛋白質和某些微量元素,如果長期以水果為主食,就會造成人體缺乏蛋白質等物質,導致營養失衡,甚至引發疾病。

見招拆招:肥胖症、高脂血症等患者,應增加蔬菜、水果的攝入量,但作為主食的米飯或麵食還是不可減少的,隻是要盡量少食脂肪含量和糖分過高的食物。同時,必須積極參加體育活動,以增加能量的消耗。

誤區九:飲水不足

理由:水對於生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誰都了解,但了解並不代表會認真地去做。事實是,很多人都容易忘記喝水,這就會造成體內水分補給不足,體內水分減少,血液濃縮及黏稠度增大,容易導致血栓形成,誘發腦血管及心血管疾病,還會影響到腎髒代謝功能。

見招拆招:正常人每天所需水分大約為1.5公升左右,若以杯來計算,大約等於8杯200毫升左右的水。但要注意的是,一部分大腸代謝功能差的人,最好在感到口渴的時候再喝水,以免造成體內水代謝進一步紊亂。正常人在補水時也應遵循“睡前少喝、睡後多喝”的原則。

遠離現代生活中的十大垃圾食品

1.油炸食品。

2.醃製類食品。

3.加工的肉類食品(火腿腸等)。

4.奶油製品。

5.罐頭類食品。

6.話梅蜜餞類食品(果脯等)。

7.燒烤類食品。

8.方便麵類食品。

9.汽水、可樂類食品。

10.冷凍甜品類食品(冰棒等)。

隻要會喝,水就是百藥之王

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水補,水是百藥之王。

——民間俗諺

我們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人體隻要失掉15%的水,生命就會受到威脅。水參與人體的生命運動,排除體內的有害物質,維持我們的有氧呼吸,潤滑人體各部位的關節,因此,現代社會裏重視喝水的人越來越多,但真正會喝水的人卻為數不多。下麵就講講怎樣才算是科學補水。

1.清晨慎補水

早晨起床後,喝上一杯水,能有效增加血溶量,稀釋血液,降低血黏稠度,促進血液循環。

但是,晨起補水也要講究科學。如果你是消瘦、體質寒涼的人,那早晨就不應飲用低於體溫的牛奶、果汁或涼開水,可以用溫熱的湯、粥來替代。濃濃的肉湯、鹹鹹的餛飩湯不適合早晨喝,因為它們會加重身體的饑渴,鮮榨果汁也不適合早晨空腹喝,應該配合早餐一起飲用。

2.餐前補水可開胃

西餐在用餐時,有餐前開胃的步驟,其道理在於利用湯菜來調動食欲,潤滑食道,為正式進餐做好準備。餐前補水也有著同樣的意義,進食固體食物前,先飲小半杯水(約100毫升),可以是室溫的果汁、酸奶,也可以是溫熱的冰糖菊花茶或淡淡的茶水,或者是一小碗濃濃的湯。

3.別等口渴再去喝

我們在判斷自己是否缺水時往往以渴不渴為標準,實際上這是不科學的。因為口渴是人體水分失去平衡、細胞脫水已到一定程度時,中樞神經發出的要求補水信號,口渴才喝水,無異於泥土龜裂再灌溉,不利於身體健康。

4.從食物中獲取水分

很多人一整天都不喝水,這並不代表他們不口渴,而是因為他們已經從食物中攝取了足夠的水分。從食物的成分表上我們可以知道,蔬菜水果的含水量一般超過70%,即便一天隻吃500克果蔬,也能獲得300~400毫升水分。如果我們在日常飲食中再講究幹稀搭配,每天從食物中獲得1500~2000毫升的水分並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