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附錄】媒體評論(1)(1 / 3)

一場癌症,挨了“五大刀”,

卻使作者投身到真正追求生命智慧中去,

置之死地而後生,

這無疑是具有普世價值的—

假如有一天病入沉屙者是我們自己。

(一)人生是一種態度

—評潘肖玨教授《女人可以不得病》

餘明陽

我從1989年深圳公關會議上認識潘肖玨教授至今已有20個年頭了。她在中國公關界中一直被稱為“才女”,思維縝密、口才出眾、創意無限、親和力強。沒想到2005年我調到上海交大工作後,第一次與她聯係時,卻得知她不幸患上了癌症。這對凡事要強的她來說是多麼巨大的打擊,真是天妒英才。

在醫院的病房裏,我見到了患病以後的潘老師,她依然自信、活潑、充滿活力。以後的幾次深談,不但打消了我的疑慮,更被她的從容、淡定和成功所感染,而這種情緒直到看到她的新書《女人可以不得病——我的康複之路》後,才轉化成一種理性的思考,思考生命,思考生命的哲學。

心境比現實更重要。潘老師的新書中充滿著樂觀豁達的心境,她用這種心境寫書,也用這種心境去感悟人生。每每去她的寓所,總能見到她在與各種各樣的訪客討論著各不相同的問題,有大集團的品牌老總;有高校的教授;有投資銀行的CEO;也有剛剛經她介紹而幸福結合的情侶……你很難想象,這是一位大病初愈的人。於是,我想到了人是有氣場的,一個優秀的人便是一個好的氣場,使其周圍的所有人都能感到溫暖和快樂。

我知道潘老師的人生曆程並不很順,這不但來自病痛的折磨,還來自於伴侶的轉身。那麼是什麼力量使她能如此擁有快樂的心境呢?我想人生態度一定是重要的原因。她不但坦然麵對一切,而且一直在將自己的心得告訴朋友、病友,甚至是那些素未謀麵的求助者。公關專家的背景更使她能從容地與醫學大師溝通交流,而她的態度每每總能使日理萬機的大師們帶著驚訝和讚許的眼光來麵對她。

潘老師人生的態度來自她的大智慧。她用她的智慧創造出令公關界讚歎的成就,她也用她的智慧在探究醫療領域的全新課題,她更用她的智慧去寫新書,啟迪人生。

正是如此,當我讀完潘老師的《女人可以不得病——我的康複之路》後,掩卷冥思,出現的便是“心境”、“態度”和“智慧”3個主題詞。這不正是構成作為社會人的主軸、主旋律嗎?這一切已遠遠超越了文筆優美、口才出眾等表征性的意義,成為用整個身心去書寫的人生。

的確,人生是一種態度。

(作者係中國公關協會常務副會長、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博導)

(本文發表於《文彙讀書周報》2008年4月4日)

(二)生命活力源於自勝

—讀潘肖玨《女人可以不得病》

卞權 朱倩倩

《女人可以不得病——我的康複之路》,這是一本奉獻給天下女人的好書。“女人可以不得病”?這個命題令天下女人懸思。

古聖哲有言:“從死場回來的人,勝讀三十年書”。生命存在於呼吸之間,生老病死是每一個人的必然歸宿。唯有經過死亡線上震顫的智者,始能大徹大悟。生命的自勝者,不僅開啟了對生命的嶄新認識,也開掘了生命活力的源泉,進而抵達人生圓滿的彼岸。

一場癌症,挨了“五大刀”,卻使作者投身到真正追求生命智慧中去,置之死地而後生,這無疑是具有普世價值的——假如有一天病入沉屙者是我們自己。

大病的開悟:“自知者明、自勝者強”,麵對疾病厄難,“自勝”就成大智慧:坦然地對待生死,科學地治療疾病,寬厚地送走轉身的伴侶,耐心地指導前來谘詢的朋友。她為人們寫出了指揮生命的成功章範。

這本書是作者的心血之作,也是她策劃的“健康cool新女性係列叢書”之一,封底“聯合推薦”者的名錄中有上海市婦聯主席、大學校長、醫學專家、著名作家等。他們異口同聲的評讚,就更讓人對這本書產生“非看一看”的閱讀衝動。

筆者連續讀了兩遍。第一遍,是一口氣讀完的,竟然歇不下來——深為女作者真實、非凡的親身親曆所吸引,隻是想趕快知道作者命運的結果。雖說是仲春時節,天朗氣清,卻令人讀得心雨紛紛。第二遍,是緩過神來從容而讀的,果然是不虛再讀。繼而又產生了另外一個衝動,快把此書介紹給女人們,乃至男人們—所有渴望健康的人們。書訊在讀者群中奔走相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