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第四編 自然療法,讓我活了下來(4)(2 / 2)

哇!好有學問啊!看來我是自學不了的。難怪美國著名腫瘤醫院MD安德森中心非要與中國中醫科學院合作進行中醫音樂療法的腫瘤病臨床驗證。

英國科學家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心律失常的患者(或快的,或慢的)聽適當的音樂有助於調節心律,從而協助治療心律失常。他們的處方是: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應選用情調悠揚、節奏徐緩的古典樂曲,如《梁祝》、《二泉映月》等;緩慢型心律失常患者應選用情調歡悅、節奏明快的歌曲,如《節日圓舞曲》等。我將此方法介紹給有關朋友,他們反饋的信息是:效果非常明顯!

媒體報道了上海中醫藥大學一女生給自己開出的失眠處方是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治愈了困擾多時的失眠症。從此,她潛心研究音樂療法。後來,一位38歲的張先生自願加入了她的音樂實驗。患失眠症1年多來,張先生常常在床上輾轉反側兩小時才能入睡,而每晚熟睡的時間隻有三四個小時。自從指導他聽巴赫的《哥德堡變奏曲》,3個月後,張先生的熟睡時間延長到6小時。

我的睡眠一直不好,於是,我馬上去找巴赫的《哥德堡變奏曲》,市場上根本沒有。問互聯網要!網上下載後,才發現樂曲的節奏相當明快,聽了有一種振奮感,這樣的效果居然會催眠?晚上試了試,不靈嘛!看來,樂曲的作用是因人而異的。

音樂治療是一種“靜”治療,根據動靜結合的行為處方,我必須有一定量的“動”治療。

美國62%的癌症患者,確診後能生存5年以上,其中的秘訣就是“動嘴又動腿”。“動嘴”就是多吃水果蔬菜,每天至少5種蔬果,用這種自然療法加速身體的排毒;“動腿”就是多運動,每周至少運動5天,每天不能少於30分鍾,讓健康細胞活動起來,以正驅邪,激發機體的自愈力。

對照美國的經驗,“動嘴”這一條,我自認為已經做得不錯了。但“動腿”這方麵,由於左大腿內有三根鋼釘,運動很受阻:遊泳不行,怕滑怕摔;打太極拳也不行,馬步的架勢做不了;做氣功吧,可我不知怎的,這“氣”就是沉不到“丹田”;跳舞就更不行了……至今沒有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隻得散散步而已。所以,總感到自己氣血調節得不是最理想。

一天,一篇標題為《每天深呼吸5分鍾,相當於給內髒做按摩》的文章吸引了我。我覺得這個運動比較適合我目前的身體狀況。於是,認認真真地學著做。

所謂“深呼吸”,就是吸氣時小腹要跟著收縮;呼氣時,小腹要跟著放鬆。用醫學的語言是小腹的鼓蕩能帶著腹腔和胸腔一起運動,這樣不但吸氧量多,而且腹壁前後運動加上膈肌的上下運動,還能使胃、腸、肝、膽、脾、腎等器官得到“按摩”(蠕動),加強了這些髒器的氣血循環和功能的發揮。

剛開始練習的時候,隻做了五六下,就覺得很吃力,勉強做完10下,就要躺些時間。但1個月後,我就可以增加到20下,半年後,我又增加到30下,一直保持到現在。

醫生告訴我: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在呼吸,然而,我們很多時候的呼吸都是無意識下的反射動作,每次吸進肺部的氣體容量很有限。事實上,呼吸頻率越快表示呼吸量越小,好不容易吸進的氧氣還來不及發揮作用,就又被送出去了,加上短促的呼氣,更使得廢棄的二氧化碳繼續殘留在肺裏。因此,與其做100次短促的呼吸,不如經常提醒自己深呼吸,幫助加速體內廢棄物的代謝,淨化血液。

這個“深呼吸”運動,做得好,身體會感到陣陣發熱,而且全身會有一種微微的飄逸感。可惜不是每次“深呼吸”運動都能享受到的。

我的行為處方在不斷地適應、調整中,最合適的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