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好學生的定義,默默總覺得和自己相差很遠,她已經記不起來具體的原因,隻是當越來越多的人說她是優秀學生的時候,她心裏有一處海沙堆積的城堡在坍塌,它們細細的流沙一點一點帶走她多年積壓在心底的自卑。隻是她已經學會點頭和微笑然後說一句謝謝,不再急著辯白。
她做了衛生委員之後最大的感觸就是,表麵的猜測會迷惑愚蠢的人。一直覺得同學們不會願意做值日但是第一次大掃除的時候她才知道錯了。
每個人停下手裏的事,聽她讀著分配好的名單。也許禮拜三的下午最後一節課不用上,的確很有吸引力。他們三五成群的擦玻璃、掃地、排桌子。
打掃完之後其他同都可以離開,但默默需要拿著記分冊去每個教室檢查走廊的衛生。初一初二的衛生委員都會被學校的教務處分成幾個小組檢查衛生,有的負責操場有的負責停車處有的負責教室當然也有默默這樣的負責走廊。
實驗中學的教學樓設計很簡單,總共八棟四層的樓。兩個兩個並排,最前麵一排左麵是辦公樓右麵是實驗樓,後麵兩排都是教學樓。在學校操場的旁邊還有兩棟宿舍樓。就美感而言,實驗中學的美集中在在園林設計上,關於建築隻能評價中規中矩。以磚紅色打底灰色的窗沿,每層樓都是鋁合金製的窗戶。教室裏的窗簾是布料厚重的銀白色。
默默檢查衛生的時候需要從初一的育英樓到初二的博望樓,一般是不用去初三畢業班的篤學樓的。它在學校最後一排,單獨的用個弧形的園子隔開,有時候默默回想,那裏安靜的很像監獄,雖然晚自習的時候燈火通明但很少有人說話,並不像初一初二這邊這麼吵鬧。
照例禮拜三的時候,默默拿著記分冊走到博望樓的二樓檢查衛生,她低著頭沒有注意到前麵有人不小心撞了上去。正說著對不起,旁邊一個聲音說起,冤家路窄啊。
她抬起頭看著撞到的人不由想起原來是他那個在巷子裏抽煙的少年。他沒有怎麼變樣,隻是額前的劉海有些長長了,依舊穿著白色的襯衣,眼神溫和並不像香港電影裏演的不良少年,默默突然想起來一個詞:溫潤。
旁邊說話的那個少年是當時拿刀的那個人。內心突然有些不安,不是因為害怕而是覺得站在麵前的幾個人會把她帶進一個她並不想進入的世界,於是她轉過身就跑了,來不及撿起掉在地上的記分冊。
晚上默默正在上自習,門口的同學說有人找她。她站起來走到門口看到是那個溫潤的少年,有些詫異。不準備說話就轉身要回教室。路遠一把抓住她的手腕把她拽到樓道的窗戶邊,看著她不說話。大約過了十分鍾,默默實在無法沉默下去,便問道找她什麼事。路遠把手裏的記分冊拿出來,一隻手拽著默默的手腕示意她伸出手來,把記分冊放在她手上。輕聲說,我叫路遠,道路的路,遙遠的遠。你要記住。
默默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招惹這麼大的一個麻煩。
學校裏開始傳開二年級的路遠在追默默的時候,她依舊在沉默的看書,似乎這個世界上有她看不完的書,她不願意和那些混亂的事情有交集,她每天除了上課幾乎不會待在教室,總是在學校的超市買些吃的東西就跑到乒乓球台底下躲起來。
第一個知道她秘密基地的人是許文娟,一個個子很高很愛唱歌又男孩子氣的女生。她們平時除了因為大掃除的事幾乎沒有說過話,就在那天她們一起躲在乒乓球台底下,聊了一下午的事情,從當時流行的SHE到大家都讀的《男生女生》。
那天許文娟因為剛和一個關係很好的男生吵完架,自己一個人心情不好到操場散心,一邊踢石子一邊罵那個男生豬頭竟然猜不出來自己喜歡他。她使勁踢了一顆石子,一秒後就聽到一聲慘叫她趕忙跑到乒乓球台邊,低頭一看是自己班的麥默默,她正捂著頭。
默默看著歉疚的許文娟很客氣的說沒事,她以為這樣那個女生就會離開但是她一邊問默默還疼不疼,一邊在默默旁邊坐了下來。
當時默默並不知道這個姑娘會是自己學習上的盟友。隻覺得這個女生很愛說話,讓她想起來小學時候的陳錦。
後來默默考上了北京一所知名高校,收到一封寄自遙遠雲南大學的信,她才清楚的明白當年在實驗中學她的那段被孤立的時光是因何而起。年少的生活裏除了同學家長就隻有老師這三種對自己影響最多的角色,每個學生雖然已經不似小學生班把老師當做權威把她們的話語當做聖旨,但是對老師還是有一種希望被關心被嗬護的心理。
經過小學的洗禮,默默對老師已經沒有太多的期望,隻覺得不要再次擾亂她平靜的生活就好,她已經可以理解老師並不是燃燒的蠟燭、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他們隻是普普通通的人,教師也不過是個職業而已像門衛、清潔工、交警一樣,沒有什麼獨特的地方。隻是所有希望僅僅是希望,很快這一切被打破。
帶著一如既往的沉默,她安靜的上課,安靜的學習,安靜的看書,每一個晚自習她都沉默的看著窗戶外麵的黑暗,她十分想從教室跳下去,這個時候默默已經開始讀小說,從言情到武俠,無一不涉獵。她很想體會一次墜入深淵的感覺,每次看到書裏寫到故事的主角從懸崖跌落,便會有各種各樣的奇遇。也許是白發蒼蒼的絕世高人也許是主角將來的紅顏知己,總之充滿了各種奇聞異事,這也是主角命運轉折的開始。
初一下學期的時候,電視劇開始播很多台灣偶像劇,從《薰衣草》到《海豚灣戀人》很多女生開始模仿影視劇裏女主角的打扮和說話方式。市場迎合這樣的心理,大街小巷開始出現各種各樣的飾品店絕大多數都賣著和電視劇裏一樣的耳墜、戒指、項鏈等等。口齒伶俐的店員站在一邊能把每一個商品都說出一段宛如童話般美好的愛情故事。
伴隨著電視劇的熱播,街上的音像店點也播著隨之走紅的歌曲,那時候那個叫張韶涵的女生還沒有出名,她在《海豚灣戀人》裏扮演一個喜歡唱歌母親卻反對的瘦小的易天邊。默默那年的夏天一集一集的把那個並不華麗的電視劇從頭看到尾,暑假結束的時候她跑遍所有的音像店去買張韶涵的專輯。她迷戀那個瘦小女生聲音裏的強大爆發力,喜歡她沉浸在自己世界裏的模樣。
那時候認識張韶涵的人都以為她是演員並不知道她是個歌手,因此她把所有的店都找完也沒找到她的專輯,直到一個同樣喜歡音樂的老板問她著不著急,如果願意等他會在提貨的時候幫她留意。
終於拿到那盤磁帶的時候,她已經開學一個月。那時候隨身聽這樣的東西已經滿大街都是,二三十塊錢就能買一個既能聽廣播又能播磁帶的多功能隨身聽。她喜歡上課的時候一邊聽歌一邊寫歌詞,那時候已經不流行抄歌詞本,但她還是固執的把喜歡的歌一遍一遍的寫在草稿紙上。這樣的時候她的心很安靜。
她不願意聽課的時候會把小說夾在課本裏,有時候老師查的嚴她便把小說撕成一頁一頁的,每看完一張就把這張塞到桌洞裏然後悄悄的把另一張夾在課本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