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6章 :一心為病人著想(2 / 2)

鑒於此,胡斯曼有一個想法,建立一個農村醫療公共基金,讓這地方的農民不再為看病煩惱。孫苗苗第一時間表示反對,因為農民其實是有醫療保險的,大病可以報銷。小病不能報銷,可是小病也花不了多少錢,還從來沒有見過小病建立醫療保險的。這次來鄉下,主要是為了打響市人民醫院慈善牌子,不是真的要做慈善。慈善真要做的話,估計把市人民醫院盈利拿出來也不夠用。

組長反對,胡斯曼想法不能實現,雖然很惱怒,但又沒有辦法的事情。整個社會都是如此,讓某一個人,或者某一個公司,真心實意做慈善,那是很困難的事情。孫苗苗這種想法不是她一個人的想法,代表的是整個市人民醫院想法。也許,真的是自己想法錯了。大病已經保險,小病也去包辦的話,基本上不符合現實。

杜文範見胡斯曼這幾天悶悶不樂,問了下孫苗苗,才知道胡斯曼是因為基金的事情煩悶。杜文範覺得這件事情好辦,用明生醫藥集團名義設立一個基金,問題不就解決了。

如果沒有孫苗苗那番話,胡斯曼可能會很樂意接受杜文範提出的建議。

“文範,我知道你想法是好的,可是我現在不想設這個基金。我認為孫苗苗說的也不是一點道理也沒有,這個基金隻能緩村民一時之急,卻不能緩村民一輩子之急,也隻能盡所能幫一下。”胡斯曼歎了口氣,現實就這樣,不由得人不低頭。

杜文範隻能順著胡斯曼意思說下去,有可能的話,讓這些年輕力壯的農民去明生醫藥集團去打工,有錢了,這些小病自然不再話下。

聊了很久,胡斯曼心思慢慢聊開。多大個人,做多大個事。一個村的農民,甚至全國農民,醫療衛生狀況不是一個人,或者一所醫院能完成的,必須靠國家。作為一個男科醫生,,隻能把這次義診做好,盡自己所能,讓這些看不起病的農民朋友享受一次高水準城市醫療服務,這也是這次下鄉送溫暖宗旨所在。

接下來幾天時間,胡斯曼基本上都很少休息,盡可能多的幫這些農民朋友做多幾場手術,晚上很累,還要挑燈做手術筆記。做手術筆記,這是胡斯曼的一個習慣,從老塗那邊學過來的。醫生不同於其他行業,需要不斷對每次手術進行反思總結,這樣手術能力才會一步一步提升。

這天晚上,胡斯曼正在做手術筆記,突然杜文範打來電話,說是胡學銀開車來了,叫胡斯曼做下準備。胡斯曼一驚,老爸來的目的顯而易見,是想看看女兒在鄉下過的好不。如果不好的話,肯定要拉她回去,這下真是麻煩了,現在住的這個臨時住所,不要說老父親不滿意,就是自己也不滿意。可是這次來是為了獻愛心,不是來享受鄉村假日的,再差的環境也隻能忍著。這一點,胡斯曼也覺得奇怪,以前在家裏的時候,非常有潔癖,閨房不允許別人進去。現在應診室和住房在一塊,晚上照樣睡的很香。

正想著,胡學銀已經到了。一進門,胡學銀眉頭緊鎖,這哪裏是什麼住所,叫豬窩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