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四法結合,祛病保健康(2)(3 / 3)

脾俞穴在背部,當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方法用艾炷無瘢痕灸,根據辨證每次取3~5穴,取艾炷如棗核大,置於穴位上直接灸,各灸10~15分鍾,灸至局部皮膚紅潤為度,每日灸1次。

【按摩】

肩井穴、肺俞、三焦俞、腎俞、大腸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穴:以上穴位各按摩30~50次,以產生脹痛為宜。

巨闕、期門、中脘、肓俞、天樞、大巨、關元:以上穴位各按摩30~50次,力度輕柔。

【拔罐】

選穴大椎、靈台、肺俞、曲池、血海、三陰交、神闕穴及病灶。

方法病灶處采用單純罐法(依病灶寬窄,可置單罐或密排罐,要求盡量罩住病灶),病灶炎症甚者,加大椎或靈台穴,施行刺絡罐法或毫針罐法,留罐10~15分鍾,每1~2日1次。若病灶處不能置罐,或泛發者,取各穴位施以刺絡罐法或毫針罐法,留罐10~15分鍾,每1~2日1次。

【刮痧】

選穴大椎、肺俞、脾俞、曲池、合穀、三陰交。

方法(1)用麵刮法由上而下刮拭背部的大椎、肺俞、脾俞、曲池,下肢部的三陰交。

(2)用按揉法輕按上肢部的合穀,順時針方向旋轉40圈。

健康貼士

①皮損部位忌用熱水燙洗和肥皂清洗,盡量避免搔抓。若因搔破感染者,應配合藥物外治。②患病期間應注意飲食,少吃辛辣和易過敏的食物。③濕疹發病期間不應進行各種疫苗的預防接種、注射,以免引起全身反應。

減肥瘦身

【名解】

“肥胖是疾病的根源”,一胖百病生,除此之外,它還影響人的外在形象、社會交往、婚姻、就業等方麵。由於患者肥胖程度不同,表現亦各異。輕度肥胖者一般無任何症狀,中度和重度肥胖者有行動緩慢、易感疲勞、氣促、負重關節酸痛或易出現退行性病變。男性可有陽痿,婦女可有月經量減少、閉經、不孕,常有腰酸、關節疼痛等症狀,易伴發高血壓、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髒病、痛風、動脈硬化、糖尿病、膽石症等。

【艾灸】

選穴三陰交、三焦俞、足三裏、豐隆。

方法懸灸,每次灸10~20分鍾,隔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灸的時候每次選主穴搭配一個配穴灸治,每穴每天灸1次,10次為1個療程。感覺以溫熱為度,建議每月1個療程,連續治療6個月。

三焦俞在腰部,當第1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足三裏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豐隆穴在小腿前外側,當外踝尖上8寸,條口外,距脛骨前緣二橫指(中指)。

三陰交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按摩】

足三裏、上巨虛等穴:按揉足三裏、上巨虛、下巨虛各30~50次。

三陰交、湧泉穴:點按三陰交、湧泉穴各50~100次,力度適中。

內庭穴:掐內庭穴10~30次,以感覺疼痛為佳。

期門、天樞、中脘、關元穴:按揉以上穴位各50次,力度稍重,以產生脹痛感為佳。

脾俞、胃俞、大腸俞、小腸俞:按壓以上穴位各50~100次,力度稍重,以產生疼痛感為佳。

【拔罐】

選穴夾脊(為經外奇穴,位於第1胸椎至第5腰椎,各棘突下旁開0.5寸)、天樞、大橫、氣海、關元、梁丘、足三裏、豐隆、血海、公孫。

方法取上穴,以單純火罐法吸拔穴位,留罐10~15分鍾,每日1次。

【刮痧】

選穴脾俞、胃俞、腎俞、中脘、關元、列缺、梁丘、豐隆、三陰交。

方法(1)用麵刮法由上而下依次刮拭背部左右兩側的脾俞、胃俞、腎俞。

(2)用平麵按揉法分別按揉中脘、關元、列缺。

(3)用平麵刮法刮拭梁丘、豐隆、三陰交。

健康貼士

控製每天總熱量的供給。力求做到每天按標準體重供給身體所需的蛋白質,糖類每天最好控製在200克以下,其餘熱量以植物脂肪補足,盡量少食動物性脂肪,以免導致膽固醇增多而並發動脈粥樣硬化。

第三章髒腑有疾,經絡來幫

俗話說“有什麼別有病,沒什麼別沒錢”,但是,“人吃五穀,難免會生病”。一旦患上感冒、咳嗽、哮喘、貧血等因髒腑氣血不足導致的常見病,花錢治療是免不了的,而效果有時候卻並不盡如人意。通過艾灸、按摩、拔罐、刮痧這些中醫療法,我們就可以從外在的保養著手,從而收獲內髒髒腑的健康,而且此方法不用花一分錢,一看就懂,一學就會。

感冒→咳嗽→便秘→中暑→痔瘡→腹瀉

慢性胃炎→糖尿病→高血壓→低血壓→冠心病

高脂血症→缺鐵性貧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