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沙上跑 沙上跑能刺激足底。在細沙上慢跑能刺激腎上腺組織,促進激素分泌,使肌膚變得白皙而富有光澤。
最好選在熱浴之後,因為熱浴後的足底對體內“信號”的傳遞更為敏感。
注意:除了沙子,光滑的鵝卵石也是不錯的選擇。
2.倒立 倒立對人體來說是一種逆反姿勢。倒立時全身各關節、器官所承受的壓力減弱或消除,某些部位肌肉鬆弛,同時血液加快湧向頭部。倒立能對因站立引起的各種病痛起到預防的作用,並且還能改善血液循環,增強內髒功能,還具有鬆弛肌體的健身效果。
注意: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宜進行,以防出現意外。
由於倒立會致眼內壓增高,所以,青光眼、高度近視、糖尿病或視網膜血管病患者也應該慎行。
3.爬著走 長期直立使人體極易誘發腦血管病變和脊椎、腰肌勞損,爬著走能有效減少上述情況的發生。特別指出的是,孕婦進行適度的爬行可增強腹肌力量,預防難產,產後爬行則有利於子宮複位。
注意:爬行時應穿一些寬鬆、舒適的衣物。可以給膝蓋戴上護膝。爬行的速度宜慢,爬行的幅度宜小,重複2~3次,間歇20~30秒。
4.倒吊 用雙腳勾在單、雙杠或其他固定架子上,成倒吊狀態。倒吊可治療腰酸腿痛、坐骨神經痛、關節炎等。
注意:倒吊時間不適宜過長。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不宜進行此項鍛煉。青光眼和高度近視患者也不宜進行此項鍛煉。
5.赤腳走 足底是很多內髒器官的反射區,被稱為人的“第二心髒”。赤腳走路時,地麵和物體對足底的刺激有類似按摩、推拿的作用,能增強神經末梢的敏感度,把信號迅速傳入內髒器官和大腦皮層,調節植物神經係統和內分泌係統。
注意:赤腳走時不要踩到尖銳物。結束後用熱水好好泡一下雙腳。
6.手跑 手跑是以手為中心進行的健身活動,形式多樣,不僅花費時間不多,對場地也沒有嚴格的要求。可以躺在草地上、沙灘上或墊子上進行,當然床上也可以。這種鍛煉可以活動開整條手臂的所有關節,促進血液循環。
手跑與慢跑有著相似的健身效果,並有助於防治肩周炎、關節炎等疾病。
做法:仰臥身體,雙臂向上伸直,活動手指,甩動腕肘部,伸展手臂等,也可以模擬蹬自行車的運動,但要用手臂發力。每次堅持2分鍾左右。
注意:可以假想一沙包做對手,握拳重擊,每次揮拳100次。也可以將一枕頭盡力拋向空中,落下時穩穩接住,用力去做,每次堅持3分鍾左右。
7.倒著走 倒著走,也叫退步走。醫學證明,倒走可以鍛煉腰脊肌、股四頭肌和踝膝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等,從而調整脊柱、肢體的運動功能,促進血液循環。長期堅持倒走對腰腿酸痛、抽筋、肌肉萎縮、關節炎等有良好的輔助治療效果。
注意:進行退步走要注意安全,不要跌倒。鍛煉時不要向後扭頭,否則,不但達不到鍛煉的效果,你的頸椎也會不舒服。可以前後走交替進行。
8.側步行 側向橫行過程中身體隨時伴著交叉足移換重心,兩手按步伐自如地扭擺,注意保持節律感。側步行有益於鍛煉腰三角肌和臀部肌群肌力,加強髖、踝關節靈活性,提高人體平衡能力。
拖鞋健身操
練習腿部力量:坐姿,兩手背後支撐,兩腿屈膝。兩腳平放,稍分開。
1.用手腳支撐,提臀上挺成“橋”狀。
2.提起腳跟。
3.鞋跟與腳跟一起上提,身體回落懸空。
4—6.保持3的動作姿勢。
7.放下鞋跟。
8.恢複成預備姿勢。
練習小腿:坐姿,兩腿屈膝前伸,兩手平放膝上。
1.雙手慢慢放於體側地上。
2.上體後倒成半仰臥。
3.雙腿上舉,腳與拖鞋保持穿著狀態。
4.兩腿繼續上舉成身體倒立狀態,身體重心落在肩上,兩腿盡可能伸直,兩腳穿緊拖鞋。
5—7.保持4的姿勢。
8.腿放下成預備姿勢。
練習踝關節:身體平躺,兩手自然放置體側,兩腿上舉,兩腳分開約15厘米,腳尖繃直。
1.腳跟向外轉動,腳尖向內靠緊。
2—4.同1。
5.腳尖向外轉動,腳跟向內靠緊。
6—8.同5。
練習大腿肌肉:平躺,屈膝收腿,兩腳平放地麵。
1.一手扶一側膝蓋,另一手抓握同側腿踝關節向胸部抱壓大腿。後3拍同1。
2.抱壓的腿迅速伸直。注意:穿緊拖鞋。
3.慢慢向上舉腿,至腿完全伸直,並穿緊拖鞋。
4.慢慢向下放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