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物質是人體內無機物的總稱,是人體必須的元素。礦物質是無法自身產生、合成的,人體每天礦物質的攝取量也是基本確定的,但隨年齡、性別、身體狀況、環境、工作狀況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人體內約有50多種礦物質,雖然它們在人體內僅占人體體重的4%,但卻是人體的必需組成部分。根據它們在體內含量的多少,大致可分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兩大類。
有些礦物質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因而必須從膳食中不斷得到供給。這些礦物質在人體內含量較多的有鈣、鎂、鉀、鈉、磷、氯、硫等,稱為常量元素,約占人體所需礦物質的60%~80%。其他一些元素在肌體內含量極少,有的甚至隻有痕跡量,一般將體內含量低於0.1克/公斤的稱為微量元素,目前已知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鐵、鋅、碘、銅、硒、氟、鉬、鈷、鉻、錳、鎳、錫、釩和矽等14種。
(1)鈣
是骨骼、牙齒及軟組織的重要成分。缺鈣易得佝僂病、骨質疏鬆症、心血管病等。人體缺鈣比較普遍,補鈣最關鍵的是人體能否吸收,能否沉積於骨組織內。礦泉水中鈣鎂含量較多,而且鈣鎂含量比例相當,易被人體小腸吸收,進入細胞外液,並沉積於骨組織內。因此,含鈣礦泉水是人體獲得鈣的一種鈣源。人體每天需攝入鈣1100毫克左右。來源:奶與奶製品、小蝦皮、海帶、豆和豆製品、各種瓜子、芝麻醬和蔬菜等。
(2)鎂
是骨骼的成分,與鈣有類似作用。製造骨、牙齒,對小孩、孕婦有好處,並使酶活化,能激活許多酶,促進細胞內新陳代謝,調節神經活動,抑製神經興奮,預防心血管病等。缺乏時引起血管擴張、充血、心悸。人體每日需攝入鎂310毫克左右。
(3)鉀
是細胞內液的主要離子,對細胞內液的滲透壓、酸堿平衡的維持具有重要作用。鉀能激活一些酶,能保持神經肌肉興奮,維持細胞新陳代謝。有助調節心髒、肌肉機能。缺乏時引起肌肉無力症、肌肉麻痹、腸閉塞、引起知覺遲鈍、反射神經低落、發育不良、慢性疾勞、高血壓。人體每日需攝入鉀3300毫克左右。
(4)鈉
是機體組織和體液的固有成分,它對維持細胞係統和調節水鹽平衡起重要作用。鈉是肌肉收縮、調節心血管功能和改善消化係統功能不可缺少的元素。人體每日需攝入鈉4400毫克左右。
(5)磷
構成骨胳、牙齒及軟組織,調節能量釋放,構成生命物質,構成酶,參與物質活化,調節酸堿平衡。來源:來源廣泛,一般都能滿足需要。
(5)鐵
是人體血液中運輸和交換氧所必需的成分。鐵參與血蛋白、細胞色素及各種酶的合成,促生長。人體缺鐵會發生小細胞性貧血、免疫功能下降和新陳代謝紊亂等。人體每日需攝入鐵15毫克左右。來源:動物肝髒、畜禽肉類、魚類等。
(6)鋅
是核酸和蛋白質合成的構成要素,參與多種酶的合成。鋅能促進生長發育,對嬰兒更為重要。能增強機體免疫力和性功能,還能增強創傷組織再生能力,使受傷和手術部位愈合加快。能使皮膚更健美,使人變得更聰明。還能改善味覺,增強食欲。鋅被譽為“生命的火花”、“智慧元素”。人體每日需攝入鋅14.5毫克左右。來源:牡蠣、畜禽的肉及肝髒、蛋、魚、豆類、穀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