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營地,束臻一言不發,麵色陰沉,讓大法師替他說話。
大法師宣布道:“辰徵王,在追捕野鹿的過程中,不慎摔落懸崖而亡。”
眾人一聽都愣住了,有點不敢相信。那些侄子侄孫們,還有他的隨從們聽了,不由悲痛失聲,大哭起來。束臻讓侍衛將辰徵王的屍首抬過來讓眾人看,又讓冀安王作證。
其實,冀安王並未跟隨辰徵王到達深穀,但不用問他也知道,辰徵王這是因為叛亂事情暴露,被束臻賜死或殺死。不過,束臻能這麼說,已經保全了辰徵王的麵子,也保住了其家人。他不禁對這個侄子有些敬佩,若是他,可能當場將辰徵王拿下砍頭示眾,並將他的家人全部發配流放,參與此事的一個也不留。
但,束臻沒有這麼做,而是給與了最大的寬容和掩護。冀安王知道,這是因為這個侄子心軟,不願讓天下百姓看到那麼殘忍的事情。
這件事如果能一直瞞下去還好,若瞞不下去,別的有野心的人得知,估計會更加肆無忌憚。他們會想,反正即使起兵奪權被發現也不過是如此,那就拚一把,成則為帝,敗不過身死,家人還都能保全。不行,還是要跟束臻說說,以後不能再這麼仁慈。否則,江山難穩。
不過,冀安王不知道,束臻已經安撫好了那些將士,並讓大法師消除了他們關於叛亂奪位的記憶。這樣一來,他們都認為自己本身就是皇上的軍隊,隻不過被安排在這裏訓練。而辰徵王這位王爺,與他們沒有關係,隻是陪同皇上狩獵的時候自己不小心跌落懸崖而死。
可是,大法師忽略了一點,那就是,辰徵王謀反這件事,還有其他知情人!包括那個道士,還有辰徵王的寵姬雲思,以及其他一些心腹。
辰徵王一死,那道士自知沒了依靠,又不願意輔佐束臻,便四海雲遊去了。而雲思,裹走一些財物之後,隱姓埋名嫁與一個開酒樓的,從此倒也安生。隻是,沒了當初想要的榮耀和富貴,總歸是不甘心。
可再怎麼不甘也沒辦法,雲思已年過三十,且生過孩子,還想再做皇妃是不可能了。而且束臻又不是不認識她,隻能遠離京城這個是非之地。
她的出走,是隻身一人,連孩子都沒要。因為她知道,束臻不會對這些孩子下手,把她們留在王府,可能還會得到更好的照顧。如果跟她,日子就難過了。從王爺的女兒到一個平民百姓,她們怎麼承受得了?而她也覺得對不起孩子們。
至於辰徵王的其他家人和心腹,束臻也做了妥善安置。願意繼續為仆的,給其他府裏安排,不願意的分發安家費,任其自生自滅。辰徵王的孩子則由皇室撫養,待遇不變。
經此一事,束臻變得沉默了許多,一般人從他麵上看不出喜怒哀樂。他將辰徵王的遺體運回宮,並為其辦了一個王爺應有的葬禮,讓這位昔日的英雄得以有尊嚴有麵子地離開這個世界。
之後,在太後的催促下,束臻為束痕與柳映月,束康與柳映茹,還有張文浩與心月舉辦了婚禮。看著自己曾經那麼心愛的女子穿上美麗的嫁衣,戴著鳳冠霞帔嫁給他的親弟弟,束臻心裏如刀割般疼痛。
然而,心裏再怎麼舍不得,再怎麼痛,束臻還是隻能給他們主持和祝福。柳映月愛的是束痕不是他,他隻能親眼看著他們成親,還得為他們操持,強顏歡笑地祝福。唉,這個世上,總是幾人歡笑幾人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