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降低配網線損的技術措施

(1)優化配網網架結構。農村地區10kV線路存在負載率較高、網架結構複雜、線路分段不合理、轉供電能力等問題,為了進一步簡化、優化電網網架結構,並分階段推進配電自動化建設。第一,對於重負荷區域進行多點布置,優化電源分布情況,降低損耗,提高供電質量,尤其將電源布置在負荷中心。第二,因動力、照明混合共用,其中單相負載多,如:家用電器、電爐、焊機等過於集中於某一相或某二相,造成各相用電負荷分布不均,使供電電壓、電流不平衡。建議采用三相平衡輸電,降低損耗。

(2)合理選擇導線截麵。城鄉配網結構極其薄弱:10kV單線長度偏長、裝載容量過大、導線截麵偏小、分段數較少、單段平均用戶數過多、“環網率”偏低,特別是體現互倒互帶轉供能力的線路“N-1通過率”嚴重偏低;城市配網投資欠賬多,設備及設施陳舊、落後、可靠性差、損耗大。農村供電係統改用大導線,從而增加農村電網的輸送容量,提高農村電網的供電能力和供電質量。

(3)變壓器的經濟運行。統計數據顯示,變壓器的損耗占線損總量的30%~60%,是線損過高的主要原因。在變壓器的經濟運行方麵,需要提高用戶的功率因數,減少發電機的無功功率和變壓器傳輸的無功功率,以提高變壓器的輸送能力;同時,減少無功電流的傳輸,可以減少變壓器中的有功損耗,充分利用電量,實現經濟運行。

3.2 降低配網線損的管理措施

(1)健全線損管理體係。在線損分析預測實際工作中,供電企業要利用線損分析預測達到提高供電管理的目的,那麼在線損年度目標確定以後應將總目標分解成一個個小目標,將這些小目標分配給各級供電單位,並將目標任務落實到不同崗位工作人員身上,例如線路維護人員、台區工作人員等等,保證職責分工明確,明確每個相關工作人員的責任,從而形成良好的線損管理工作格局,充分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

(2)嚴打偷電、竊電行為。針對這種現狀,各部門應重視反竊電工作,采取更為先進的技術從各方麵預防,如對用戶計量箱加鎖,利用遠方抄表技術等。在進行抄表工作時,製定“抄表管理製度”,要求抄表人員認真貫徹落實製度規定的每一項職責,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抄表工作,然後加強抄核收管理,這樣能夠有效地堵塞抄核收漏洞。主管部門應該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抽查,防止出現不抄、估抄、漏抄、錯抄、抄表不同步等狀況,確保核算細致無誤。

(3)加強計量管理工作。在計量管理工作方麵,應以往年線損分析預測數據為依據,並對這些數據進行研究分析與計算,使供電企業對電網線損更加精確地預算,確保將線損分析預測工作落實到位。通過線損分析預測數據結果能夠快速判斷出電網中易出現線損的位置,及時處理設備故障、修理設備缺陷,如計量表、CT燒杯、表計卡盤等設備裝置,都應做好檢修工作,有針對性地開展供電管理工作,提高供電管理整體水平。

4 結語

供電企業實施供電管理的目的是為了降低電網運行的線損程度,提高電網供電運行的可靠性與安全性,增強供電企業經濟效益。那麼在供電管理中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對技術和管理兩方麵進行分析,了解影響線損程度的因素,提出降低配網線損的措施,優化配網網架結構,實現經濟運行,並健全線損管理體係。相關工作人員應對此有一個客觀認識,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從多方麵優化電網運行,使電網線損量降到最低。

參考文獻

[1] 鄧信.淺析縣級供電企業的線損管理[J].寧夏電力,

2007,(6).

[2] 周雲丹.縣級供電企業線損管理分析[J].中國科技信

息,2005.

[3] 曾重謙,廖民傳,張勇軍.配電網電能損耗的原因與

主要降損措施[J].供用電,2009,(2).

[4] 張伏生,李燕雷,汪鴻.電網線損理論計算與分析係

統[J].電力係統及其自動化學報,2002.

作者簡介:王誌磊(1984—),男,河北任丘人,國網河北任丘市供電公司客戶服務中心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線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