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驕傲,我對學生總是“心太軟”(1 / 1)

我驕傲,我對學生總是“心太軟”

教育隨筆

作者:沙建華

清晨到校,有學生主動找到我:“老師,對不起,昨晚發的《給家長的一封信》,我忘記給家長簽字了。”對這樣的孩子,我總是邊撫摸著他的頭,邊嗔怪道:“都怪這個不長記性的小腦袋,看來今天我不和你玩兒了。”於是,孩子會伸出舌頭,做個鬼臉溜走了。這時,我的同事會善意地提醒我:“對這種學生要態度嚴肅,不能心太軟,因為這樣下去會讓他養成對你布置的任務持‘無所謂’的態度的。”

整隊出操了,有學生舉手:“老師,他踩我鞋帶!”對這樣的“小報告”,我總是對踩他人鞋帶的孩子提醒道:“噢,你肯定是不小心踩到的吧?趕緊道歉。”於是在“對不起”、“沒關係”的對話中兩個孩子會快樂地走上操場。這時,我的同事會善意地提醒我:“你對那個踩別人鞋帶的學生心太軟,要狠狠批評才對,因為他很可能是故意踩的呀。”

上課了,有學生急匆匆地過來說:“老師,我要上廁所!”對這樣的孩子,我總是邊微笑著點頭同意邊提醒:“下次可要記得先上廁所後玩耍呀!”這時,孩子會小臉紅紅的。我怎麼忍心再批評他呢?這時,同事會善意地提醒我:“要嚴肅批評,對這樣的孩子不能心太軟,因為他們太貪玩了。”

課上,檢查學生的作業時,有學生告訴我:“老師,我把作業忘在家裏了。”這時候,我總是對孩子說:“讓你的眼睛對著我,我看看你是不是做了。”當孩子睜大清澈的眼睛和我對視時,我會接著說:“你是個誠實的孩子,老師原諒你。”當孩子目光不敢和我對接時,我會接著說:“哦,你昨天肯定有特殊情況的,以後不能了。”這時孩子會很不好意思地低下頭。同事知道我的這種做法後會善意地提醒我:“要想養成學生良好的習慣不能心太軟,要用鐵的紀律。”

下課了,有孩子在教室內外追逐嬉鬧,在草地上滾爬,直到滿頭是汗才進教室。這時候,我總是對孩子說:“不能再這樣拚命玩兒了,這樣容易生病的呀。”這時候,孩子們總會咧著嘴說:“老師,你放心,沒事的。”於是,總有同事會善意地提醒我:“你這種教育方法對學生心太軟,不會有好效果的。”

……

是的,我就是這樣,總是對孩子心太軟。

因為我知道,《給家長的一封信》今天簽不簽字並不是本質問題,而學生能夠主動和老師交流、主動承擔責任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對這樣的好孩子,我們怎麼能夠不“心軟”?

因為我知道,“踩鞋帶”的行為可能是個很無心的行為,抑或是個小頑皮的行為。其實,別說孩子,即使我們成人,隻要有機會,誰不會玩個小惡作劇?孩子在成長中有“踩鞋帶”之類的現象,我們完全不要大驚小怪。麵對這類可愛的、頑皮的孩子,我們怎能不“心軟”?

因為我知道,貪玩是孩子的天性,上廁所是人的生理需要。可以允許我們成人為了醉心的事業而廢寢忘食,為什麼不可以允許孩子因為玩耍之天性而忘記上廁所?更何況上廁所本身也是特定情況下的生理需要,而不是完全有規律的。麵對這樣的需要,我們怎麼可以不“心軟”?

因為我知道,學生學習的關鍵是培養興趣,而不是掌握知識的多少,更不是做作業的多少。所以,別說孩子有一、兩次作業不做,即使長期不做作業也是可以的,隻要不影響他對學習的興趣和探索新知識的渴望。所以,當我們麵對孩子清澈的眼睛時,當看到孩子因為不敢對視而低頭時,我們還能做什麼?我們還能不“心軟”嗎?

因為我知道,追逐嬉鬧是孩子的行走特征,大步流星是成年人的行走特征,步履蹣跚是老人的行走特征。不同年齡階段的人會有不同的行走特征,我們不能要求老人大步流星,同樣,我們也不能要求孩子步履蹣跚;因為我知道,孩子是需要在摸爬滾打中長大的。

……

我知道,我的心軟與功利、浮躁、追風的社會之風有些不合。但是對學生而言是一種幸福。所以,我驕傲,因為我能夠常常心軟。

我還知道,我的“心軟”,在現實中做起來很難、很難,有時候會導致低效甚至負效,也會有人不屑或不齒,但是我會一直堅持。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如城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