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猴子三人撒開腳步,趁著夜色,直向沭河灣大廟跑去。這廟宇原叫慈華寺,但大家都叫它方廟。
民國以來,動亂不止,寺中僧人五零四散,寺廟便荒敗下來。十幾年前,來了一個遊方和尚,在寺中住下,每日化緣,不久大廟被簡單修繕,那些泥胎佛像才免於日曬雨淋。
又過幾年,和尚置下廟產十來畝地,寺中也逐漸有了香火。但那和尚不收徒弟,獨自在寺中修煉身邊隻有一個十來歲的孩子陪伴,因那孩子是在路邊撿來的棄嬰,無心法師給他取了一個法號叫無棄。此時小和尚早已入睡。。
大廟坐落在鎮子北麵的沭河灣裏,其時殘月幽幽,照見一片鬆林,穿過鬆林,又是一片修竹,竹園外是一個小小的廣場,再過去就看見山門了。
所謂山門,其實就是一個稍大一點的泥牆門樓。
在大廟一側的沭河邊上,早已備下一條小船。他們隻要登上那條小船,過了沭河,就可以脫離虎口,遠走高飛了。
至於逃走以後事他們沒想,不願想也來不及想,隻好走一步看一步了。
很快方家大院的火光暗下去,大院裏嘈雜的人聲也逐漸遠去。大廟就在眼前,他們必須去和無心法師告辭一聲,這件事隻有無心法師知道。
實際上是無心法師為他們製定的逃跑計劃,包括那條小船,也是無心法師為他們備下的。
當初,他們偷偷來跟無心法師學習武功,隻是覺得好玩,玩著玩著竟有了幾分迷戀。
他們曾提出拜無心法師為師父,但老法師一口回絕,隻是說:“有緣就在一起玩玩,緣盡各自東西,何須世間所謂的名分呢。”一笑作罷。
說話間,他們來到大廟,進了山門,無心法師已在大殿前等待。猴子說“師父,我們來了。”
法師說:“暫時還走不了,附近已經有人布哨。誌侯,誌遠,二人在此演練鷹蛇九式,竹青姑娘暫時躲避一下。姑娘隨我來。”
法師帶竹青自去藏身。猴子和誌遠拉開架勢,對練起來,拳來腳往,虎虎生風。
這鷹蛇九式乃模仿鷹蛇相鬥而化為拳法,風格明快簡樸,容易上手,但一招一式都蘊藏殺機,攻中有守,守中有攻,變化無窮。
這套拳法,練到最高境界,每一招式都有九種變化。從而演化出九九八十一個套路。演練起來,可簡可繁,可快可慢,可剛可柔,即可健身,又可技擊。
這是江湖上一套無人見過的神秘拳法,其精妙之處,足夠一生參悟。
方老爺帶領大少爺、二少爺和老七匆匆來到大廟,還未進山門,便聽得裏麵傳出拳腳之聲,知道是有人在對練。
走近一看,果不其然,隻見兩個少年正在比試拳腳,正是大家要找的外號猴子的三少爺,另一個則是他的陪讀本家兄弟方誌遠。
方老爺並不知道兒子還會武功,吃驚之餘一擺手,大家無聲立下,齊齊去觀看二人對練。
隻見三少爺猴子倏忽推出一掌,直奔誌遠心窩,誌遠連忙伸手欲要格開,而那一掌掌中途忽然變拳,劃一道弧線,直向誌遠下頜擊去。
眾人不禁吸了一口冷氣。這一拳若被打實,誌遠下巴非被打爛不可。
這時伸手格架已然來不及。隻見誌遠並不慌亂,左腳不退反進,微一轉身,便避開猴子致命一擊。
但這時誌遠的整個後背敞露在猴子麵前,毫無守護,隻見猴子藏於胯間右拳猛力衝出,認準誌遠後背大穴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