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老化,菌群失調,可危及生命與健康。這是因為腸道內有益菌群如雙歧杆菌減少了,而那些莢膜杆菌、梭菌、大腸杆菌及腐敗性細菌便會大肆生長繁殖,興風作浪,產生有害毒素,腸道內硫化氫、氨、酚、靛基質等有毒物質增多,被吸收入血液後,就會對心、腦、肝、腎等重要髒器造成危害,引發多種疾病,使人體過早衰老。對中老年人來說,由於腸道的張力和推動力逐漸減退,牙齒缺損,咬不爛食物,加上吃的東西過於精細,運動量小等原因,致使胃腸道的消化、蠕動功能差,極易引起便秘,糞便在腸道停留時間過長,菌群生態發生改變,有害菌群增殖而影響健康。如果經常吃高蛋白及高脂肪類食物,可促使膽囊向腸道排泄膽汁增加,某些細菌將部分膽汁轉化為二次膽汁酸,這些膽汁酸是一種促癌物質,和其他致癌物質共同刺激腸壁,易引發大腸癌。
“腸道年齡”事關每個人的健康。那麼,怎樣才能讓腸道“青春”永駐呢?
首先要關注膳食結構的平衡合理。一日三餐的飲食應做到粗細搭配,葷素都吃,尤其是要常吃些全穀類、薯類、豆類、蔬菜瓜果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研究表明,膳食纖維不僅能促進腸道蠕動,加快糞便排出,而且能抑製腸道內有害細菌的活動,加速膽固醇和中性脂肪的排泄,有利於腸道內微生態環境的穩定。這與古代醫家提出的“要想長生,腸中常清”的道理是一樣的。此外,做到吃飯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不酗酒,注意飲食衛生等,對保持腸道年輕都至關重要。
其次是堅持適度的運動鍛煉。人們可選擇自己喜愛的運動項目,並持之以恒地參加鍛煉,還可常做俯臥撐、揉腹等,這不僅有利於增強腹肌,還可促進腸道蠕動,加速排出糞便,使腸道內菌群保持平衡,防止腸道老化。
再次是要有愉悅的情緒。腸道是人的“第二大腦”,情緒的好壞關乎腸的安危。諸如過度緊張、焦慮、壓抑、惱怒、憂愁等不良情緒,皆可導致胃腸道生理功能發生紊亂,引起腸道內微生態環境失衡。因此,要學會調控和駕馭自己的情緒,保持一顆淡泊寧靜的平常心,對維護腸道內環境穩定大有裨益。
最後是要合理用藥。時下不少人小病大治,無病吃藥,滋補成風,特別是濫用抗生素現象異常普遍。結果吃壞了腸胃,有益的細菌被殺滅了,有害菌變得猖獗,腸道內微生態環境惡化,致使出現了許多疾病。因此,我們要學會合理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