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篇第二章5 補肺護肺乃長壽之本
肺是五髒六腑中位置最高的一個器官,上接氣管,與鼻相通,覆蓋著其他髒腑。《黃帝內經》上說肺為“相傅之官”,屬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在古時相當於宰相,現代相當於總理,由此可見其地位之重要與尊貴。
肺的功能,從中醫上說,既是呼吸器官,又有循環等其他方麵的作用。
肺主氣,中醫所說的“氣”是指呼吸之氣,同時也是指與身體其他部位功能有關的氣。
1.主呼吸之氣
人體通過肺吸入自然界的清氣(即氧氣),呼出體內代謝產生的濁氣(即二氧化碳),即吐故納新,使身體內外的氣體不斷得到交換,以維持生命活動。
2.主一身之氣
主要是指肺與宗氣的生成有密切關係。宗氣是由肺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氣(氧氣)與由脾胃運化的水穀精氣相結合而成,積於胸中,它既是營養人體的物質,又是人體機能活動的動力。宗氣通過肺而布散全身,以維持髒腑功能活動。
肺司呼吸,氣體從鼻進出,所謂“肺開竅於鼻”;氣體又經過喉,能發出聲音,也與肺有關係。“肺氣宜肅降”,是說肺內需保持清肅,不受痰熱等因素阻礙;肺氣必須適當下降,當腎氣接納,上下交流,呼吸才能正常,體內水道才能通暢。
肺主司輸血液和水分。心主血脈,肺主氣,氣行血行,肺氣有協助心推動血行的作用。水液進入人體,先由脾來運化到肺,再由肺輸送到全身。水液的排出主要是通過小腸、腎和膀胱(尿道)。肺氣還有通調水道的作用。水分的另一排出方式——汗,也與肺有聯係。
“肺氣”與人體健康有很大的關係。中醫上認為咳嗽、咯血、氣喘等,都是肺氣上逆的症狀。如咯血為肺熱、肺(陰)虛或肺絡受傷的表現;鼻塞流涕,鼻出血等都應從肺考慮;喉癢、聲沙啞或喉鳴等也應從肺考慮;眼瞼或麵部浮腫,手足四肢腫,也可能由於肺氣壅塞不能通調水道引起。
那麼我們又該怎樣保養自己的肺呢?
中醫提出“笑能清肺”。笑能使胸廓擴張,肺活量增大,胸肌伸展;笑能宣發肺氣、調節人體氣機的升降、消除疲勞、驅除抑鬱、解除胸悶、恢複體力,使肺氣下降、與腎氣相通,並增加食欲。清晨鍛煉,若能開懷大笑,可使肺吸入足量的大自然中的“清氣”,呼出廢氣,加快血液循環,從而達到心肺氣血調和,保持人的情緒穩定。
注重飲食,多吃蒜。中醫認為大蒜味辛、性溫,可健胃、殺菌、散寒,適合於肺病患者食用。
飲食養肺還應多吃玉米、黃豆、黑豆、冬瓜、番茄、藕、甘薯、豬皮、貝、梨等,但要按照個人體質、腸胃功能酌量選用。
此外,養肺要少抽煙,注意作息,保持潔淨的居室環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