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4章 3 氣血淤滯是人體衰老的主要原因(1 / 1)

第八篇第一章3 氣血淤滯是人體衰老的主要原因

《素問·至真要大論》中說:“疏其血氣,令其調達,而致和平。”意思是說,對疾病的治療,應注重於疏通髒腑氣血,使無壅滯之弊,則人體可恢複平和與健康。正如清代姚止庵在《素問經注節解》中所釋:“疏其壅塞,令上下無礙,血氣通調,則寒熱自和,陰陽調達矣。”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是因為人體氣機失去正常的運動狀態,即氣機出入阻隔,升降失序。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中醫對病因、病機的基本觀點。朱震亨就曾說過:“氣血衝和,萬病不生,一有怫鬱,諸病生矣。故人身諸病,多生於鬱。”強調了氣血淤滯在發病學上的重要地位。他倡導氣、血、濕、熱、痰、食“六鬱”之說,認為此六者既可單獨致病,亦可合而為害,但其關鍵在於氣鬱。因此他治療淤證,首重調理氣機。

實際上,氣血暢通的理論不僅在疾病的治療上有重要指導作用,而且對於養生保健方麵特別是對疾病的預防和抗老防衰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如東漢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進一步提出:“若五髒元貞通暢,人即安和。”所謂元貞者,即五髒真元之氣,也就是朱震亨《格至餘論》所說的“人之所借以為生者,血與氣也”。

中醫氣血養生保健的方法十分豐富,其中如體育鍛煉中的五禽戲、八段錦等,以及吐納導引、針灸按摩、藥浴足浴諸多方法,究其主要作用原理,無非是疏通髒腑經絡氣血,以保持機體旺盛的生命力,達到強身健體、祛病延年的目的。

氣血淤滯是導致人體衰老的主要原因,已引起人們廣泛的關注和重視。目前社會上有不少人對補品的作用產生誤解,片麵追求和迷信補品能強身健體,堅持常年服用不懈。誠然,對於體質虛弱者來說,因人而異地服些補品確有一定益處,無可厚非,但須慎防滋而呆胃,補而壅塞,導致人體氣血阻滯,產生很多不良反應。對此,清代醫家王孟英早就提出告誡,他針對當時“不知療病,但欲補虛,舉國若狂”的局麵,大聲疾呼“一味蠻補,愈閡氣機,重者即危,輕者成錮”,極力反對濫用補劑,時至今日,應當引起人們足夠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