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6章 4 你不可不知的10大名穴(1 / 1)

第六篇第一章4 你不可不知的10大名穴

平時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一些不舒服的時候,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引起的,也沒有嚴重到非去看醫生的地步。例如頭疼,如果不去管它也許一兩天便會好,但是這期間我們會很痛苦,會影響心情和工作效率。其實人體經絡的每一個穴位都是靈丹妙藥,類似於頭疼這樣的小病可以通過刺激經絡穴位來緩解。

下麵我們就簡單介紹幾種穴位與治療疾病之間的關係。

1.足三裏穴

足三裏穴位於小腿的外側,從下往上觸摸小腿,在左膝蓋的膝蓋骨下麵,可摸到凸塊。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點之處,還有另一凸塊。這兩塊凸骨以線連結,以此線為底邊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頂點,就是足三裏穴。足三裏穴循胃經直通胃髒,胃經與脾經互為表裏,按摩足三裏穴可以治療脾胃失調和消化係統的疾病。

由於足陽明經從頭一直走到腳,所以除了對消化係統有特效外,所有五髒六腑和從頭到腳的病,如頭痛、牙痛、精神失常、發熱、鼻炎、口唇潰瘍、哮喘、心悸、高血壓、腹脹以及泌尿生殖係統、下肢和全身的關節痛等,也就是說胃經所經過之處諸病,針刺或按摩足三裏穴都有用。

2.內關穴

內關穴位於手掌內側手腕處橫紋,往上約三指寬的中央,屬心包經。按摩心包經的內關可以治療和預防心髒病。心包經到心髒以前要經過肺髒,所以對於哮喘、咳嗽、氣管炎、肺炎、肺結核等都有治療效果,對於普通人可有效預防心肌梗塞的發生。

3.合穀穴

尋找合穀穴的方法是:將拇指和食指張成45度角,骨頭延長角的交點處即是合穀穴。按摩合穀穴,可以使合穀穴所屬的大腸經脈循行之處的組織和器官的疾病減輕或消除。但要注意的是體質較差的病人,不宜給予較強的刺激,孕婦一般不要按摩合穀穴。

由於大腸經從手走頭,凡是顏麵上的病,牙痛、頭痛、發熱、口幹、流鼻血、脖子痛、咽喉痛以及其他五官疾病等都有療效。

4.四白穴

雙眼平視時,瞳孔正中央下約二厘米處即是四白穴。按摩四白穴有預防皺紋、改善皮膚的功效,此外還能很好的預防眼病,比如近視、青光眼等。

5.支溝穴

在前臂背側,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3寸,尺骨與橈骨之間即是支溝穴。臨床常用於治療習慣性便秘、肋間神經痛、急性腰扭傷等。配陽陵泉、外關治療胸脅疼痛,配足三裏、天樞治療便秘,配陽池、八邪主治手指震顫。

6.尺澤穴

在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即是尺澤穴。刺激尺澤穴,對肺精熱引起的咳嗽、氣喘、咽喉腫疼有很好的療效。

7.迎香穴

取穴時一般采用正坐或仰臥姿勢,迎香穴位於人體的麵部,在鼻翼旁開約一厘米皺紋中(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此穴的主治疾病為:鼻炎、鼻塞、鼻竇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等。當你上齒牙痛時,指壓該穴,可以快速止痛。

8.太陽穴

太陽穴是比較常見的一個穴位,在中醫經絡學上被稱為“經外奇穴”,位於耳郭前麵,前額兩側,外眼角延長線的上方。按摩太陽穴可以給大腦以良性刺激,能夠解除疲勞、振奮精神、止痛醒腦,並且能繼續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9.太衝穴

太衝穴位於足部的背側,大拇指與第二個腳趾的中間。按摩太衝穴有利於疏肝理氣,緩解易生氣、睡不好、壓力大的煩惱心情。

10.風池穴

風池穴位於頸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穴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主治頭痛、眩暈、頸項強痛、目赤痛、鼻出血、耳聾、氣閉、中風、口眼歪斜、瘧疾、熱病、感冒、落枕等常見疾病。

經絡按摩不僅能祛病,還能美容美體。比如,按摩乳根、天池、期門三個穴位能使女性乳房更健美,按摩太陽穴、睛明穴、四白穴、攢竹穴能消除因為加班、熬夜所形成的黑眼圈。看來,小小穴位裏隱藏著驚人的健康奧妙,值得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