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6章 1 情緒若不好,蚊子也要命(1 / 1)

第四篇 給“心”鬆綁,做身心健康的現代人

第一章 心情不好,當然會生病

1 情緒若不好,蚊子也要命

一個40多歲的中年人,晚上正準備睡覺,突然發現一個蚊子“嗡嗡嗡”地叫,很是生氣,五星級賓館怎麼會有蚊子?不行,起來就打,生氣啊!打半天沒打著,打到12點,心裏暗暗一狠:下定決心,不怕犧牲,一定要把蚊子打死。打到兩點多,也沒打著,結果四點的時候終於把蚊子打死了,可以睡覺了吧?但是怎麼也睡不著了,五點的時候開始睡覺了,可六點就被鬧鍾吵醒了。醒來一下地,栽了一個跟頭,頓時眼前一片空白,到醫院被搶救過來,血壓達到198(毫米汞柱)了。

有人為了一點小事就會腦溢血、高血壓、心肌梗塞,據醫學研究證明“76%的疾病都是情緒病。”也許你很難接受這個事實,但實際上諸多的事例已經證明了這一結論的真實性。幾年前,位於新奧爾良的奧切斯勒診所發表了一篇論文,文章表明在500名連續接受腸胃疾病治療的病人中,有74%的人都患有情緒性疾病。而在20世紀中葉,耶魯大學的一篇論文中也顯示,到醫院就診的病人中有76%的人患有情緒性疾病。

那麼,情緒和疾病到底有著怎樣的聯係呢?偶爾因突發事件導致短暫的焦慮、抑鬱是正常現象,但如果長期處於焦慮、緊張、抑鬱、恐懼當中,會導致代謝失衡,從而引起失眠、渾身乏力、食欲不振、思維遲鈍等症狀,嚴重時會出現血壓升高、雙手冰涼、體虛多汗等症狀。一般情況下,如果焦慮、抑鬱情緒持續兩周仍得不到治療,血壓就會升高,如果還有工作和生活方式的影響,就會發展成病態,從而導致疾病的發生。

下表列出了不良情緒導致的幾百種疾病中的一部分。每種疾病後的百分數反映了在患有這類疾病的病患中,有多少人是由不良情緒造成的。這些數據都是根據專家們幾十年的行醫經驗統計出來的。

不良情緒引發的生理疾病

症狀

百分比(%)

症狀

百分比(%)

頸椎疼痛

75

頭暈、眼花

80

咽喉腫痛

90

頭痛

80

潰瘍

50

便秘

70

膽囊脹氣

50

疲勞

90

胃(腸)脹氣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大多數疾病都是由不良情緒造成的。

目前,在高壓力、快節奏的社會生活中,大約1/4的人處於“心理亞健康”狀態。一個人的情緒長期處於疲勞、緊張、焦慮、抑鬱狀態,對身體健康的影響非常大。而且人的任何心理活動都是與生理反應同時進行的,心理變化可以引起某些生理功能的改變。關於心理因素對健康的影響,中醫認為,“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中任一情感失調都可傷心,心傷則引起其他髒腑功能的失調。

現代醫學也證實,愉快、幸福感及成功、晉升、加薪等積極的心理情緒和社會因素有益於身體健康;而緊張、憤怒、抑鬱及失敗、失業、喪葬等消極的心理情緒和社會因素則擾亂了神經係統的防禦機能,使細菌、病毒乘虛而入,導致軀體發病。如原發性高血壓、腦動脈硬化、冠心病、惡性腫瘤、支氣管哮喘、消化性潰瘍、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月經失調以及某些過敏性皮膚病等。

心理不健康還易患神經官能症、某些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而精神疾病則導致人的思維、情感和行為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