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第二章6 避開清晨“魔鬼時間”,謹防猝死
我國早有聞雞起舞的習慣,在晨曦朦朧的清晨,湖邊、公園、林蔭道上到處都是晨練的人們。但從醫學、保健學的角度看,清晨並不是鍛煉身體的最佳時間。其主要原因是,夜間植物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清晨陽光初露,植物的光合作用剛剛開始,空氣中的氧氣相對較少,二氧化碳的濃度較高。在大中城市裏,清晨大氣活動相對靜止,各種廢氣不易消散,是一天中空氣汙染較嚴重的時間。
另一方麵,從人體的生理變化規律來看,人經過一夜的睡眠,體內的水分隨著呼吸道、皮膚和便溺等丟失,機體的水分入不敷出,使全身組織器官以至細胞都處於相對的失水狀態。當機體水合狀態不良時,由於循環血量減少,血液黏稠度增加,輕者會影響全身血液循環的速度,不能滿足機體在運動時對肌肉組織的供血供氧,因而運動時易出現心率加快、心慌氣短、體溫升高現象,嚴重時,特別是在身體有疾患的情況下,突然由靜止狀態轉為激烈運動狀態易誘發血栓及心肌梗死。如冠心病患者每天的6~11時是一天中最危險的時段,這段時間也被人們稱為“魔鬼時間”。因此,我們在每天運動過程中,一定要警惕這些“魔鬼時間”。
那麼一天中運動的最佳時間是什麼時候呢?是傍晚。因為一天內,人體血小板的含量有一定的變化規律,下午和傍晚的血小板量比早晨低20%左右,血液黏稠度降低6%,早晨易造成血液循環不暢和心髒病發作的危險,而下午以後這個危險的發生率則降低很多。傍晚時分,人體已經經過了大半天的活動,對運動的反應最好,吸氧量最大。另外,心髒跳動和血壓的調節以下午5~6時最為平衡,機體嗅覺、觸覺、視覺也在下午5~7時最敏感。
不過,說運動的最佳時間在傍晚,不是說大家隻能在傍晚活動。運動是人性化的活動,融合了人的生理、心理、習慣等多方麵的因素,而這些都會對身體活動的效果產生影響,我們上麵所說的一天中的最佳運動時間是指對一般生理因素而言的。
每個人的性情、作息習慣及工作性質有別,不能要求人人都能在這個時間鍛煉。運動的關鍵是能形成習慣,如果能根據自己的心理和作息規律,選擇一天中固定的時間進行運動,並形成運動的習慣,持之以恒,都會對身體有益。如果條件許可,形成在傍晚鍛煉的習慣,將是最佳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