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並非感冒引發的感冒瘡傳染
特別關注
作者:繡夫
我們有時在口腔、唇、鼻、麵頰或手指上發現某些水泡樣的東西,有人會認為這是內火太重的緣故,但其實,這很有可能是一種皰疹—感冒瘡在作怪,而且它是有傳染性的!
根據美國皮膚病學會的估計,全美年齡在14~49歲的人群中超過一半的人攜帶引發感冒瘡的病毒,這些多發於嘴部周邊的感冒瘡經常頻頻複發,很是討厭。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皮膚病臨床教授布魯斯·布羅德博士說:“感冒瘡在人一生中可能隻出現一次,但也可能一次又一次地發作。”感冒瘡是由一種停留在人體內的病毒引起的,即使感冒瘡沒有發病,它們依然存在於體內。
布羅德說,有時人們錯誤地把感冒瘡當作口腔潰瘍。但口腔潰瘍不是由病毒引起的,而且口腔潰瘍出現在口腔內,而不是嘴巴的外麵。
根據美國皮膚病學會發言人介紹,某些因素會引發感冒瘡。這些因素包括:心理壓力和疲勞,暴露於陽光,感冒,發燒,由於絕經和懷孕等引起體內激素的變化,皮膚創傷(比如由於剃須),接受牙科診治和整形手術,等等。
感冒瘡通常在病毒感染20天之後出現。皮膚上出現又紅又痛的隆起,上麵還有小水皰。一般在瘙癢或刺痛過後1~2天內出現水皰,症狀持續7~10天。
幸運的是,大多數的感冒瘡即使不治療也會痊愈,而且也有減少其症狀的方法。
布羅德建議,在感冒瘡開始發作初期,出現瘙癢或刺痛,可以使用非處方抗病毒冷霜或軟膏。布洛芬或對乙酰氨基酚可以緩解疼痛,而且最好避免進食酸性食物,如某些果汁和西紅柿等。用一塊涼的濕毛巾敷在感冒瘡處10分鍾,可以舒緩症狀。
布羅德說:“但如果出現了很多感冒瘡,可以考慮去醫院就診。感冒瘡通常在幾天到兩周內痊愈。然而,如果在發病初72小時內服用口服抗病毒處方藥,可能有助於縮短病程。而且該藥物也可用於預防感冒瘡。”
據布羅德稱,其他有助於防止皰疹病毒傳播的辦法包括不與人共用水杯、毛巾和牙刷,當有感冒瘡時,甚至要避免與人接吻。
另據美國《女性摯友》雜誌最新載文,推薦以下可戰勝感冒瘡的4個小妙招。
1.塗抹防曬指數至少為15的唇膏。原因是,即使是冬季,太陽紫外線也會激活病毒。
2.開始感覺刺痛的時候,可使用非處方藥膏塗抹患處,以減輕疼痛。塗抹時最好用紗布或棉簽,不要用手指。因為摸過嘴唇之後,再摸別的身體部位,會導致病毒傳播。
3.讓醫生開點抗病毒處方藥,比如阿昔洛韋等,以防止感冒瘡爆發。
4.感冒瘡痊愈後,及時換把新牙刷。因為舊牙刷上可能會殘留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