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人書,大世界(1 / 3)

小人書,大世界

文化·風風雨雨的故事

作者:劉俊

小小連環陣是幾代人童年的美好回憶。1925年,上海世界書局首創連環畫冊,“小人書”從此一炮而紅。上海街頭巷尾遍布小書攤,在許多人的記憶裏,都有那段花一分錢看小人書的日子。解放後,連環畫迎來一個黃金時代。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這座連環畫的“遠東第一大車間”裏名家雲集,“一百單八將”各顯身手,精品輩出,其中一套《三國演義》 引發的追捧狂潮至今波瀾未息,在拍賣行裏被眾人競相追逐。

2011年4月17日,在上海國拍首屆連環畫拍賣會上,隨著一輪輪此起彼伏的叫價聲,“4700,4800,4900,5000,8000……8200,8400……”。最終,一本1957年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赤壁大戰》 (《三國演義》 中的一本) 在拍賣會上拍出了15000元的高價。這些許多人童年記憶裏的連環畫,今天以大身價現身收藏市場,可能誰也沒有想到。

弄堂口的風景

風靡半個世紀的小人書,受到老百姓的追捧,那時在上海找小人書攤,就像現在的便利店一樣方便。畫家陳雲華是上海美術家協會會員,麵了幾十年連環畫,創作過 《小城春秋》 等廣為人知的作品。最近,他又畫了一幅畫,還沒完工就早被心儀買家預購。

他畫中描繪的就是上海弄堂口小書攤的模樣:馬路邊的牆角,一排排的小架子,擺滿小人書,外麵用根麻繩攔住,像極了現在商店裏擺放CD的架子;一塊木板上花花綠綠地貼滿新到的小人書封麵,招徠顧客;小矮凳,長條凳,隨意擺放,供看書的人坐下來慢慢翻閱……在陳雲華的畫作裏,畫冊可以攤開、合起來,恰是弄堂口的一個牆麵。

葛振綱是原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第二工作室的主任,現任總編室主任。在他的記憶中,“那時的上海小書攤達到了兩千多家。可以說,每一個街道都有那麼一兩個、兩三個小書攤。”

楊宏富是上海美術家協會會員,因為勤奮,被稱為上海畫壇“拚命三郎”。提起小書攤,他還有一份特別的感情。楊宏富清楚地記得,那時候他還在上小學,偶然間開始擺攤租小人書,卻從此改變了他的命運。有一次楊宏富放學回來,看到別人擺小書攤隻有幾本書也擺在那兒看,而他家裏也有幾本書,所以也拿了一張牛皮紙,把這十幾本小人書攤在上麵。不過,一張牛皮紙、十幾本小人書,算不上什麼正式的小書攤,但是豐厚的收獲卻令楊宏富喜出望外,短短的兩個小時,居然賺了2角5分錢。

他家中人口很多,五個姐妹,楊宏富是老大。家裏隻有父親一個人上班,母親沒有丁作。當他們發現擺書攤確實好賺錢,就由母親去開了一個執照,開始正規地擺書攤了。正式擺小人書攤後,楊宏富全家上下總動員,一家之主的父親也不例外,下班回來也一起奔向新華書店。當初出的書很多,就像現在的電視劇,買不及的書,由父親去他單位圖書館裏找,有時也會從單位裏借許多好看的小人書來充實家裏的小書攤,不過,如果書給弄壞了或丟失了還是要照價賠償的。

在那個物質生活並不豐富的年代,沒想到靠擺小書攤,楊宏富一家解決了很多實際的生活問題。逢節日的時候生意更好,一個佳節下來,孩子們的讀書費就在裏麵了。小孩的學費就是這樣一分一分地積少成多攢下來的。在當時,這樣的書攤一個月能掙到五六十塊,楊宏富很自豪地說:“這五六十塊,現在算來,最起碼相當於五六千、七八千。這種情況,是非常富裕的。”

楊宏富每天在小書攤裏轉悠,連環畫看得也多,耳濡目染之下,動手描畫幾筆,不成問題。遇到小人書缺了頁,就是他派上用場的時候了。書看的人多了,舊掉,有的時候封底也沒了,他就拿張白紙頭,拿本書出來,把缺掉的幾頁補上去。人家看到,“這小赤佬”本事蠻大的嘛,還能把這個畫出來。受到鼓勵的楊宏富就這樣開始對連環畫產生了興趣。沒想到就是這樣簡單的塗塗畫畫,在無形中為自己打開了一扇命運之窗。從此,他與連環畫結緣,開始走上了專業繪畫的道路。

一分錢去看小人書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物質匱乏,娛樂生活也很枯燥,當時戲院、電影院的票價是很高的。如果租看連環畫,普通新書一分錢一本,舊書一分錢兩本,薄一點的還可以租到三本。所以就成了許多孩子的興趣愛好,也是很普及的一種閱讀形式。

梁大明是一位連環畫愛好者。和那個年代的所有小朋友一樣,當時的梁大明熱衷於看連環畫,零花錢基本上都花在了小人書上,有時為了省下一分錢去看書不得不絞盡腦汁。有一段時間,家裏大人讓他去泡開水,由於他家離弄堂口的老虎灶較近,與開水間的老板蠻熟悉的。他跟老板說:“阿姨,我這壺水分兩次泡,今天泡半壺,一分錢先給你,下次我再來泡半壺。”老虎灶裏泡壺水一分錢,這裏麵還能有什麼算盤可打?原來,梁大明每次泡半壺熱水,兌半壺冷水。一分錢,分兩次用,這樣就相當於泡了兩壺水。但是大人會問,這水怎麼是溫吞水啊。梁就說:“老虎灶水沒燒開,你叫我這麼早去泡就是這樣的呀……”大人想想就算了。“有時候混過幾次,多混不好混的,不可能一直不開的。要混個兩三天才能混下來一分錢。錢混來以後做什麼?一分錢沒派別的用場,馬上衝到小書攤看小人書去。”說起這些,梁大明至今記憶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