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航行水域、停靠港口條件
明確航行水域的地理因素及季節性的風、浪、流、霧、冰等水文氣象條件是保證船舶海上航行安全的基本前提。停靠港口條件包括港口的水深、避風條件、水文氣象條件、便捷的遊客通道、專業化的先進設施設備及其安全性、舒適性等,港口建築設計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郵輪公司在選擇停靠港時通常還會考慮停靠費用,以確保成本效益比也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2.3 避免遊客和工作人員感染疫病
在一些國家,外來旅遊者更容易感染由細菌、蚊子或其他昆蟲傳播的疾病,在惡劣的衛生條件下食物被汙染引起的疾病以及當地供水汙染等造成的疾病。郵輪公司應提前告知遊客和員工疾病的危險性,如有疑問或感覺不適應及時聯係郵輪上的醫生尋求幫助。
2.4 港口國的法規、製度、政策
港口國的法規、製度、政策涉及人員、物品及資本流動,衛生安全,環境保護,消費者權益保護,航運等多個方麵。就人員、物品及資本流動等方麵而言,郵輪公司將會麵臨應對邊境管製的可能。當遊客到達目的地或從目的地離開時,會產生涉及護照和簽證管製、海關、貨幣兌換、郵輪遊客通行許可等問題。到達國外港口的船舶需進行抵達報關,乘客方能登陸上岸。這一常規手續因所實行的規定以及船舶注冊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2.5 航行、靠岸時間和岸上觀光
郵輪公司首先根據燃料和航行時間等後勤因素設計行程,接著根據遊客岸上觀光的需求調整船舶海上航行時間,形成一個海上航行與岸上觀光相平衡的航線計劃。旅行經營商與岸上旅遊部門合作,設計岸上觀光計劃,編製旅遊手冊。編製計劃時應考慮的因素包括郵輪乘客的數量和類型,在港口的停留時間,汽車、火車、飛機等交通方式的便利性和質量。避免與多艘郵輪同一天到達港口,以免形成擁堵,浪費遊客岸上觀光的時間。編製的旅遊手冊需根據不同類型遊客的喜好設計不同選擇。
2.6 後勤規劃
後勤規劃存在很多形式,規劃重點在於燃料、食物、消費品等的供給和服務,物資消耗時間表以及庫存管理,保證船舶安全、舒適地航行於港口間。燃油消耗量需符合一定的節約優化比率,但要確保到港時間和離港時間符合每一個日程安排表;製定各個停靠港口的物資采購計劃,保證質量且有效控製成本。
3 郵輪航線設計一般原則
從郵輪經營者的角度來說,一條航線的確定須在滿足遊客對停靠港或旅遊目的地需求的同時,還要實現一係列後勤保障目標,以確保郵輪旅遊者能獲得高質量的旅遊體驗。在策劃和規劃航線時,大部分郵輪航線須符合以下原則。
(1)航程始於出發港,結束於目的港。出發港和目的港可以是同一個港口。
(2)在選擇出發港和目的港時,應考慮岸上觀光、港口及碼頭設施等安全性及服務。
(3)郵輪設計的航行時間通常為3天、5天、7天或14天,以便與遊客的假期以及可接受的費用相適應。
(4)郵輪航線的經營一般具有周期性(在一段時間內一直重複使用這條線路)或者交替循環(在一段時間內,2個或2個以上具有共同地點的航線交替使用)的特征。
(5)很多航程均安排在早上到達港口,中午至下午離開港口。
(6)利用各個港口合理規劃船舶燃料補給,飲用水、食品、日常用品等供給,垃圾卸載以及獲取專業技術支持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