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也要看到,醫保製度分立的根本原因在於城鄉經濟發展不平衡,醫療服務水平和費用差異較大,各類醫保的籌資水平不同,尤其是職工醫保的籌資水平明顯高於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如果在條件不具備的前提下簡單地整合三類製度,可能會超出醫保基金的承受範圍,也可能出現“窮”幫“富”等新的不公平現象。所以,基本醫保製度的融合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逐步開展。
目前,有條件的地區可以探索建立城鄉統籌的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製度,在探索中要堅持經濟發展水平、地方財力以及群眾支付能力相匹配的原則,保證人民群眾現有的醫療保障待遇不降低,保障基金安全。
2015年實現統籌區域內和省內醫療費用異地即時結算
孫誌剛說,異地就醫問題主要是參保(合)人員醫保費用結算的問題。推動基本醫保異地就醫即時結算,是健全基本醫療保障製度的重要內容,也是方便群眾看病就醫的重要工作。
目前,86%的職工和83%的城鎮居民醫保實現了市級統籌,4個直轄市和海南、西藏2省(區)實現了省級統籌,新農合主要以縣級統籌為主。三項基本醫保製度都已經基本實現了統籌區域範圍內的就醫即時結算。同時,通過建立省級結算平台,積極推進省內異地就醫即時結算。其中,新農合90%的縣(市、區),以及職工和城鎮居民醫保在8個省(市)已經實現了省域內的異地就醫即時結算。在跨省異地就醫結算方麵,各地正在通過多種方式開展探索。新農合積極建設國家級信息平台,目前已聯通北京、內蒙古、吉林等9個省級平台和29所大型醫療機構,為跨省即時結算奠定基礎。職工和城鎮居民醫保在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通過區域聯網、點對點聯網結算等不同形式,方便群眾及時報銷醫藥費用。
異地就醫結算推進的難點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麵:一是醫保政策和待遇不統一。各統籌地區製定的基本醫療保障政策差異較大,醫療服務和藥品報銷目錄、報銷水平、結算方式等不盡相同,為推進異地就醫即時結算和費用監管帶來障礙。二是信息化建設不統一。基本醫保信息係統還沒有建立起統一的標準、編碼、參保(合)病人的信息檔案和消費記錄等,不利於推進跨區域的信息聯通工作。同時,各地區信息化發展不平衡,尤其是省級和國家級醫保結算平台建設滯後。三是提高基金統籌層次存在障礙。從長期來看,提高基金統籌層次是實現異地就醫即時結算的重要途徑。地方在經濟發展水平、籌資和支付能力方麵存在的較大差異,同時“劃分收支、分級包幹”的財政管理體製,也會影響統籌層次的提高。因此,解決異地就醫結算問題需要從製度政策、經辦服務、信息係統、技術標準等多方麵采取綜合措施加以解決,這將是一項長期、艱苦、細致的工作。
孫誌剛指出,下一步,各部門將按照“十二五”醫改規劃的要求,繼續推動落實這項工作,到2015年全麵實現統籌區域內和省內醫療費用異地即時結算,初步實現跨省醫療費用異地即時結算。目前重點是全麵推開省內異地就醫直接結算,並針對退休職工等重點人群研究跨省異地就醫結算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