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項基本醫保覆蓋超95% 推動醫保異地就醫即時結算(1 / 2)

三項基本醫保覆蓋超95% 推動醫保異地就醫即時結算

媒體聚焦

作者:白劍峰

2009年,黨中央、國務院啟動了新一輪醫改。全民基本醫保體係基本建立。目前,職工醫保、居民醫保和新農合三項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麵超過95%,保障水平明顯提升,為13億人口織起了看病就醫的安全保障網。

針對百姓關注的醫改熱點問題,記者采訪了國務院醫改辦主任孫誌剛。

基本醫保水平有待提高

4年來,深化醫改堅持把基本醫療衛生製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製的基本原則,堅持統籌安排、突出重點、循序漸進的基本路徑。實踐證明,醫改方向正確、路徑清晰、措施有力、成效明顯,贏得了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國際社會也給予積極評價。

孫誌剛說,在醫改取得重大進展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醫改取得的成效與人民群眾的期盼相比還有一定差距。目前,衛生資源總量不足、優質資源短缺、分布不均衡、結構不合理等問題依然突出,基本醫保水平有待提高,基本藥物製度和基層運行新機製還不完善,藥品流通環節多、成本高,人才隊伍建設滯後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公立醫院改革涉及更大範圍和力度的利益調整等。深化醫改迫切需要在鞏固完善階段性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攻堅克難。

按照國務院的安排,今年要把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政府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280元。積極推進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試點,建立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機製,開展兒童白血病等20種重大疾病保障工作,加快推進疾病應急救助製度,提高基本醫保管理和服務水平。

醫保製度應當逐步整合

孫誌剛指出,由於我國經濟發展水平所限,基本醫療保險籌資和保障水平還比較低,保障內容還比較有限,參保(合)群眾的自付水平還較高。目前,加快健全全民醫保體係的重點已經從擴大範圍轉向提升質量,在充分考慮醫保基金和財政承受能力的基礎上,逐步提高醫保基金籌資和保障水平。

到2015年,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政府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360元以上,個人繳費水平相應提高,探索建立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籌資機製。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支付比例均達到75%左右,明顯縮小與實際住院費用支付比例之間的差距,積極推進門診統籌。同時,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製度,充分發揮商業醫療保險、社會慈善救助等補充保障形式的作用,完善城鄉醫療救助製度,做好各類保障製度間的銜接,發揮保障製度的疊加效應,防止群眾因病致貧、返貧。

孫誌剛認為,隨著基本醫療保障製度逐漸覆蓋全民,職工、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三種製度分立所帶來的問題也逐步顯露出來。主要表現在不利於擴大統籌基金規模,通過社會互濟來分擔風險,縮小城鄉居民在醫療保障水平方麵的差距;不利於醫療保險關係的順暢接續,信息共享,促進人員流動;不利於降低管理經辦的成本,帶來重複參保等問題。所以,從長遠來看,我國的醫保製度應當逐步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