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姐夫”:手談之間挖金礦(3 / 3)

“姐夫拍”成立之初就確定好方向,以客戶為核心,“沒有拍不掉的東西,隻有拍不掉的價格”。所以他定下了一條規則:“姐夫拍”的所有拍賣都是無底價拍賣,所以最早的不少拍品都是虧本拍掉的。一開始沒有機構願意送拍,胡湖就拿出自己的收藏。後來有一些機構看好“姐夫拍”的前景,願意虧本支持這個平台壯大,慢慢到如今,已不缺拍品。平台壯大後,相同的送拍作品裏,胡湖一定是選擇早期合作過的機構,以回報當初的信任。

對於一個年輕的創業者來說,除了辛苦勞累,未知的未來也是一個可以壓垮意誌的大困惑。問他為什麼還能堅持做這件事,往大了說,是想推動行業的發展;往小裏說,不過是想看看,把自己投入當代藝術市場的洪流裏,到底能激起多大浪花,會否撼動曆史?這,或許就是一個年輕創業者骨子裏的驕傲。

Q&;A:論“網紅”的自我修養

胡湖,“姐夫拍”創始人兼老板,藝名“阿特姐夫”。

提到“網紅”(網絡紅人),天使麵容魔鬼身材是標配。可是這次對話得自稱“網紅”的阿特姐夫,身材麵容既非天使非魔鬼。如此“一般般”的他憑啥爆紅網絡藝術圈呢?

問:“姐夫拍”名稱像怪咖,你,究竟做什麼的?

胡湖:簡而言之,我就是在微信上利用熟人圈“倒賣”藝術品牟利。當然,這個“倒賣”別街頭黃牛複雜多了,需要在微信平台上重新梳理藝術圈的信息流和社交關係,運用O2O的線上線下資源,拓寬藝術交易活動的邊界,以微拍的方式參與藝術品的流通。

問:一年多來,什麼題材的藝術品賣得最好?

胡湖:實話實說,我也沒想到,我們賣得最好的是人體藝術。

問:人體藝術賣得最好?真出乎意料。與傳統拍賣行大相徑庭啊。

胡湖:的確如此。微信群拍賣是藝術產業鏈中低端的交易環節,我們與傳統拍賣行毫無衝突,甚至還互補。譬如,“姐夫拍”的客戶看似我們的,其實本質上還是那幫大拍賣行和大畫廊的,“姐夫拍”不僅沒有能力去動大拍賣行和大畫廊的奶酪,還在天天為它們打工。

問:好歹你也是一個“手指上的拍賣師”了,對於這樣的角色,你有何職業感受?

胡湖:累,沒有大拍賣行拍賣師的十足的腔調。我經常會在啃麵包的時候,在坐出租車的途中,甚至在如廁的時候,也在忙不停地主持一場拍賣。從這個意義看,我是一名移動拍賣師。

問:聽起來很自由啊,有時像淘寶客服,有時像在自家遊玩?

胡湖:遊玩稱不上,我就是一個“客服”。但我是做一個圍繞線上當代藝術品交易的人際社交體係,我對客戶有選擇權,不是你想來就能來的。當然,我也是幹陪聊的,節操很堅守的啦!

問:你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胡湖:買家群體啊。他們是一群非常具有藝術眼光,又有購買力的“高人”,跟他們打交道不能考忽悠,隻是提供優質的專業服務。而形成這個買家群體,並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樣容易,需要依賴多年的資源積澱,也要花費了時間和精力去維護。維護比召集很為重要。

問:為什麼要“無底價拍賣”?不會虧本嗎?

胡湖:當然會虧本了,一開始更難免。為了吸引買家,“無底價拍賣”很有效,能讓人“捉漏”。這是為積累買家的必要付出。打個比方吧,男人看見一個美女單身一個人走在街上,往往會湧起搭訕的衝動,就算不搭訕,也會想多看幾眼。可如果姑娘戴著戒指,再抱著個孩子,或是旁邊還站著老公,那就基本上斷了你的念想。無底價就是宣示“單身女”身份。

問:現在每天平均拍賣多少件?

胡湖:一周6天,每天拍品不超過10件,否則工作強度也受不了啊。目前的送拍量是足夠了,我們不擔心數量,主要工作是運用專業能力,控製好拍品的質量和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