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姐夫”:手談之間挖金礦(2 / 3)

契機發生在去年春節微信紅包引爆了整個中國那一刻。時任泓盛拍賣電子商務部總監、趙湧在線藝術品事業部經理的他也玩得興起,拉了一個搶紅包的“阿特姐夫紅包群”,把藝術圈的大佬、行家以及一些相關從業人員都拉了進來。一時間,海量信息迅速在群裏傳播,讓胡湖感到很意外。那一晚,群裏發出的紅包金額超過3萬。作為群主,胡湖被推到關鍵位置,一切前情預演似乎都是為這一刻服務,微拍的模式慢慢在他眼前清晰:“我覺得‘姐夫拍’的模式是順應需求,而不是閉門造車拍腦袋想出來的產品。”情人節那晚,“姐夫拍”日夜場拍賣正式啟動。

姐夫拍群主:集客服、版主、吉祥物於一身

他的一天從使用手機開始。據說微信網頁版的出現拯救了他快要報廢的大拇指,因為其“主要工作是陪聊、副業是主持拍賣、兼職活躍氣氛。”

一周七天,每天兩場,下午3點和晚上9點。這是“姐夫拍”雷打不動的日常工作,於是每天整理資料、主持拍賣,就是他雷打不動的日常工作。如此勞動密集型的拍賣節奏,以及對拍賣過程中適時溝通技巧的把握,都讓他感覺很疲累。

今年年初,他創立了自己的公司,成立了自己的四人團隊。但這些衝在第一線的具體工作,許多還是由他親力親為。在“姐夫拍”的四個微信群裏,他會私信溝通不和諧的對象,像版主一樣維持著微信群的日常秩序。同時為了氣氛和樂,他還自帶段子手聊騷逗逼之功能,這從我們麵對麵的采訪中他間或抖出的幽默包袱來看,確屬功力十足。

由價格來看,姐夫拍的定位是20萬元以內的作品,目前最貴的拍品是年輕藝術家袁遠的《雨》,以36.96萬元成交。從藝術家選擇上,姐夫拍有一個標準——市場上知名藝術家的作品、經過挑選的年輕藝術家以及知名但國內名氣略遜的國外藝術家。曾有人在姐夫拍撿漏過劉野的一幅版畫,以3.5萬元的價格拿下了市場價5萬到6萬元的作品。所以拍賣結束後立刻有人要加價買走也是常發生的現象,在胡湖看來,這些客戶們的用戶體驗多是“極好的”。

在采訪胡湖的兩小時裏,他的微信消息提示一直沒有停止,每隔半小時他要拿起手機集中處理一次。胡湖說他試過離開手機6個小時,結果就是“有一兩百條微信需要一一回複”。而回複客戶是至關重要的一項工作,從交流中獲得客戶需求信息,建立信任關係……他比淘寶客服更專業用心,“所以我主要就是一個非常專業的客服!”

年輕創客:縱然前途艱險 吾將上下而求索

截至2014年12月29日,“姐夫拍”在2014年的最終成交額為1045萬元,成交拍品超過1000件,成交率為95%(無底價拍賣),每天上拍5-8件作品。

談到“姐夫拍”,胡湖有很多一條一條的總結歸納,都是幹貨。他對於行業的觀察,有超過年齡的成熟冷靜。他說微拍是無法取代傳統拍賣的,“不論在什麼時候,拍賣行都是藝術品交易圈中的明珠,不會被衝擊。互聯網抓住的是它覆蓋不到的領域。”“姐夫拍”還顛覆了傳統拍賣的節奏習慣,“傳統拍賣會需要半年的時間征集作品,半年裏進行大力的宣傳,找高檔的酒店,把收藏家們請過來,然後在一個非常短的時間裏麵集中把這批拍品拍掉。而對於我們來說,省掉了這麼複雜的過程,隻用幾天的時間就能完成征集,然後整理資料上拍。縮短了整個交易的流程,對於藏家們來說隻需要每天打開手機,對於我們來說,省去了前期征集的成本。”

除了整理資料和拍賣,胡湖還要在線上線下拜訪各路藏家、畫廊主、經紀人——維護社交平台上的人脈資源,對運用微信群經營而言太重要了,別人隻看到微信群上的人氣,看不到群外拜訪、溝通的勞累。他在微信群的管理上有一套自己的“三不”社交方法論,比如他不接納陌生藏家進群,不和同行深交,不和藝術家直接合作……這些條條框框的設置背後都基於某種深遠思考,“我不認識的或者沒聽說過的人一般是不加群,人際關係不是有一個六度理論嗎?我一般利用二度的人際關係,三度就有點遠了。除非對方把名片發過來,我驗明正身。一方麵可以保證拍賣群有比較好的活躍度,一方麵可以控製買家數量和質量”;“藝術家專業是做藝術品,拍賣裏專業的是經紀人,所以我們隻和有囤積藏品的經紀人、畫廊機構合作,是為了從源頭就控製好拍品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