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得好”穆先生高興地點頭,“是啊,為何呢?”
“學生不知”嚴旭然站起來拱手行禮。
“說老實話,我也不知”穆先生笑著回答他。
“啊”嚴旭然驚訝,你不知你出什麼題。
“不過我已經向人請教過,各位聽過傳言吧,北齊有金礦的傳言。”穆先生嚴肅起來。
眾人點頭,但誰都沒有出聲,這可不是能隨隨便便議論的事。
“世人一直認為,我要是有個金山銀山就好了,這樣就不要生產勞作了,就可以坐享其成。大家是這樣認為的嗎?”穆先生反問著學子。
“是”眾人點稱是。
“北齊金礦的金子有一部分流入到民間,成為幣而流通,但實際上北齊的生產極其低下,低下的結果是並沒有多少實質性的糧食或其他東西出產,幣多物少的結果是什麼?”穆先生邊分析邊反過來問向學子。
“幣輕物貴”嚴旭然反應過來。
“對,就是這樣”穆先生點點頭。
“這樣說來,有金礦並非是件好事,得有糧有物跟他對等,才有意義。”嚴旭然想了一會兒說道。
“沒錯,以前的北齊就是陷入了這樣的怪圈,結果導致農事蕭條,生產低下,這就是我為何要問你們各地價格的原因,通過這個現實來認識一個真實的北齊。”穆先生情緒高昂的對著大家說道,希望能引起他們的共鳴。
除了嚴旭然,其他人都焉了,書中從沒有提到過物價能反射出這樣的道理。
穆先生繼續說道,“至於說到劫匪縣令,一方麵仍然說北齊的貧困,另一方麵,一個讀書人能放下身段做劫匪,試問在坐的能做到嗎?”
“打死我,也想不出做這行當啊”有學子說道。
“我也是”
穆先生笑笑,“並不是鼓勵大家去做劫匪,而是從中學到這樣一個道理——變通,依據不同情況,作非原則性的變動,不拘泥成規,能夠迅速作出應對,解決眼前的困境,即使是劫匪他也值得人尊敬,你們或將為官,或已經為官,在處理民事時,隻要把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我想就是劫匪也可在律法之內情有可原。”
原來覺得可笑之至的學習,聽到這裏,都笑不出來了,沒有人會告訴他們這些道理,他們可能在將來會懂,但是卻需要花上很長時間,甚至花出不可想象的代價才能懂,但今天有人輕而易舉就告訴了他們。
他們覺得這五百銅子值。
“那先生,接下來,我們學習什麼呢”大家興趣來了。
“了解了一點點北齊,當然帶你們入入官門”穆先生了然的說道。
“哦”聽到的人都眉角飛揚,這真是他們想知道,想懂的。
“不急,世子爺身邊的曾先生會帶著大家入官門。”穆先生對著眾人說道。
京城皇宮
“報,北齊急報”近侍急切的到書房傳話。
“傳”仁宣帝放下手中的筆,會是什麼事呢。
“是”近侍又急切的外轉。
“稟皇上,八百裏加急”呈報人被引了進來。
“逞上來”仁宣帝手指敲著桌麵,不緊不慢的說道。
“是”
仁宣帝打開火漆封口,抽出信件,迅速的看完,看完後,往桌子上的小銅爐裏一丟,頓在那裏想了好長時間。
就在近侍是否要提醒時,仁宣帝開口了,“讓中山郡王速速來見朕。”
“是”
乾明三年
中山郡王再次手握兵權,領著大軍直挺北齊和突厥交界處。
趙地趙王府
“王爺,這次,你不得不去黃平了”北地各郡王封被收到京城來信,讓他們配合中山郡王麵對突厥王庭。
“嗯”趙王正在想這個事,“除了中山郡王有其他人嗎?”
“皇後的侄子——蕭恩佑”李先生回答道。
“知道了”趙王知道此人,還行吧。
趙王吳曜煜邊想著心事,邊來到了後院,隻聽兒子胡攪瞞纏的聲音。
“你不給我吃,給誰吃”趙世子吳亦軒口氣不善。
“不給誰吃,我就放著,礙你事了”李寶珠可不管他的瞞橫應對自如。
“就礙我事了,我非得把他吃了。”吳亦軒仍然不死心的說道。
“你也不怕撐著,都吃了兩碗了”李寶珠不緊不慢的掃了他一眼,冷哼一聲。
“就要吃,要你管,”吳亦軒跟李寶珠對上了。
“我是不管,不過你的先生,我的爹說過,作為世子爺的你,那怕知道這個東西再好吃,也得克製著自己,防止被有心人利用,或拍馬屁,或行不軌之事,你看著辦吧”李寶珠現在已經不是一年前的李寶珠了。
“哼,這裏就你、我二人,要克製什麼,你別裝模裝樣了,想給我父王留,你就大大方方說出來,最見不得你們這些鄉下女子,扭扭捏捏”吳亦軒眉一挑,揭穿李寶珠的用心。
“你胡說什麼,誰要給那個大老虎留東西了。”李寶珠心虛了,自己也不知為何要給他留。
“你竟然說我父王是大老虎?哈哈哈”吳亦軒聽到之後,樂不可吱。
“哼,你以為你比我好到哪裏,見了你父王還不是一樣”李寶珠決不承認隻有自己怕趙王。
“那不一樣,我們是父子,你是外人。”吳亦軒人小鬼大。
“外人怎麼了,你不要吃外人做的東西。”李寶珠不幹了。
“嘿嘿,惱休成怒了,如果你像母老虎一樣給我生對雙胞弟妹,我就把你當自己人。”吳亦軒挑眉得意的看向李寶珠。
“你不可理喻,趕緊走,我要休息了。”李寶珠無法跟這個小鬼頭說下去了。
“嘿嘿,臉紅了,你看,臉紅了,害羞了,我說嘛,像父王這樣英俊瀟灑、玉樹臨風的男人,把你拿下,遲早的事。”吳亦軒終於看到李寶珠像其他女人那樣,聽到父王就臉紅、害羞,得意非凡。
“臭小子,看我不打你,讓你胡說八道。”李寶珠心虛了,難道自己會對大老虎有好感,不可能,不可能。
“嘿嘿,抓不著”吳亦軒說著說著,就朝門外跑,結果撞在自己父王身上,意識到不妙,撞疼了也不停,隻管溜。
趙王轉身看了看溜走的兒子,心想,這小子九歲,懂得不少啊,改天自己去的李先生問問,這樣好不好。
追到門口的李寶珠見是趙王,規規矩矩給他行禮,雖不能說優雅動人,或如行雲流水,但已經像模像樣了。“起來吧”不緊不慢說了句。
“是,王爺”李寶珠也像模像樣回了一句。
趙王不緊不慢踱進屋內,見桌子上放著一碗沙參玉竹老鴨湯。
李寶珠紅著臉,見趙王看向桌子上的湯,客氣的說著,“王爺,秋天物候幹燥,需要滋潤,所以適宜多喝具有滋潤肺腑的湯,你要不要來點?”
“嗯”趙王依然不緊不慢坐了下來。
“這個湯選用沙參一兩,玉竹三錢,老鴨一隻和沙參、玉竹用中火至文火煲煮一個時辰才熬好的,你感覺味道怎麼樣?”李寶珠小心的問道。
“你說此湯能滋陰潤肺,養胃生津?”趙王卻不回答,反問了一句。
“正是,真適合秋幹氣燥時吃。”李寶珠得意了,她最喜歡下廚。
“坐吧”趙王抬了抬眼。
“謝王爺。”李寶珠高興的坐下來,看著對麵的趙王吃她做的湯,有一種成就感。
本書由瀟湘書院首發,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