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通河開道(1 / 2)

胡老頭欣慰的點了點頭,“爺爺看到了,你把族裏幾個伶俐地孩子往管事們的身邊帶,我很高興,不要覺得丟人,但也不能惹人厭,學多少東西就看你們的造化了,爺爺能給你們做得就是這些了。”

說完,又朝胡氏族人大聲說道,“誰也別想動歪心思,把能使的力氣全部使出來,知道不,這河道我們想了幾十年都沒辦法,人家貴人一來就動手,可不要隨便得罪貴人,到時連水都吃不上。”

胡氏族人都異口同聲保證不丟族人的臉。

這邊吳婉嬌在犯愁,三天了,糧食吃了一大堆,可活出不來啊,不能說他們不出力,隻是亂出力,比亂麻還沒頭緒。

生產力太落後了,還好她有先見之明買了一批鐵鍬、竹筐,否則隻能徒手幹,那些人家裏連一樣像樣的工具都沒有,這樣幹到猴年馬月才能做好啊!

她把所有的木工集合到一起,讓他們做簡易的滑輪組來吊泥筐節省勞力,又讓他們做了許多獨輪車加快運輸速度。

把運上來的泥讓一個懂建房子的泥水匠分辨一下,能不能燒磚,結果這個泥水匠說,這種泥非常適合。

有了輔助工具,進度快了很多,但人卻還是各幹各的,達不到她要的效果來。

吳婉嬌隔三差五到工地上去看,發現問題等到晚上跟幾個主事的說,告訴他們如何用流水線作業,如何用最少的人力做最多的事,引導他們往規範管理上走,分析完問題又給他們培訓,告訴他們一些現代管理的方法、理念。

效果很明顯,前半個月和後半個月簡直就是幾何極數增長。

吳婉嬌鬆了一口氣。

田二郎心提起來了,這麼多人,糧食不夠吃啊?皺著眉看著吳婉嬌等著她想辦法,“六小姐,你看,這也不是事啊,三天就要買次糧,這鎮上的糧都快跟不上了。”說完又歎了一口氣,“聽鎮上的人說,北齊糧少,他們都往趙地買的,不過聽說,眼下趙地也不好購了,據說都被世子爺給買了。”

吳婉嬌早就注意到這個問題了,她最近一直在翻自己從京城到北齊路過的地方,想哪裏會有糧買,“二郎哥,你記不記得,我們路過的一個靠山的平原地區,記不記得?”

“有點印象,因為三麵有山,所以交通非常不便,好像今年年份不錯,收成也不錯,小姐是讓我到那兒去?”田二郎有點敢置信,“家裏一大攤子事,我走了小姐你怎麼辦?”

“二郎哥,這樣吧,你把這個信息透給鎮上往南的商家,看誰家願去,我們這裏出一個帶路人。”

田二郎想了想,覺得目前這個辦法是最好的了,便點頭答應了,第二天便到鎮上幾家商鋪去,結果是大一點的不願冒這個風險,小一點的又沒有實力,隻有一家老父剛去逝,兒子接手想把老爹的生意做大,願意去,不僅如此,他的婆娘家還有一艘中等大小的船,就是銀子不夠,田二郎想了想回到吳家莊,也就是王府給的別院,吳婉嬌把別院改成了自己的莊子,叫了個最簡單通俗易懂的名字——吳家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