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夫婦並沒有考慮肺髒移植的方案,但卡羅琳的狀況越來越糟,做移植手術是活下去的唯一辦法。卡羅琳的父親、兩個親兄弟和一個堂兄弟,再加上大衛,進行了器官移植匹配檢驗。令人驚奇的是,隻有大衛與妻子完全匹配,她的堂兄與她部分匹配。卡羅琳有點兒不敢相信這個結果,這難道是上帝的安排嗎?
主刀醫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器官移植專家馬格迪·雅各布爵士,但他也有過手術失敗的病例。這位名醫飽受爭議,夫婦的心情也喜憂參半。
雖然這例肺移植手術大獲成功,英國政府卻暫停了這一風險極大的醫學嚐試。時至今日,卡羅琳的病例都被認為是英國醫學界的奇跡,因為在英國接受肺移植手術後依然健康存活的病人僅有四名。手術10年後,隻有50%的病人還健在,而卡羅琳已經平安無恙地活了13年,很少出現並發症。大衛的肺髒在卡羅琳的身體內運行得相當理想,她的呼吸功能已基本接近於正常人。卡羅琳的傳奇故事令人驚歎不已。
然而,卡羅琳還需要服用一些強效藥物來抑製免疫係統的排異反應,避免身體抗拒植入的新器官。此外,囊性纖維化還影響到了她的消化係統,卡羅琳不得不每天服用特製的生化酶和免疫抑製劑來保護其他髒器。從臨床統計資料來看,有5%的患者在接受肺移植手術後會因為服用這類藥物而使腎功能嚴重受損。不幸的是,卡羅琳就是其中的一例。2012年,醫生告知她需要立即進行腎透析或接受腎移植手術。卡羅琳說:“我並不拒絕接受透析,但是我麵臨著額外的風險——我已經接受過一次重要髒器的移植手術了。再次手術會加重被感染的風險,也會影響透析的效果。醫生對我這樣棘手的病例顯得束手無策。”
第一次手術後,大衛背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疤痕。對於再次捐獻腎髒,他覺得那隻是個再簡單不過的後續手術而已。他說:“我的肺已經在妻子體內安營紮寨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為保持肺功能正常而服用的藥物又傷及了她的腎髒,我榮幸地再次應征入伍來挽救她。我是如此愛戀比我大三歲的小甜心,所以我絕不能看到她的生命再次受到威脅。”
腎移植手術由英國國家醫療總局的納迪·哈基姆教授執刀,手術過程相當順利。大衛術後在醫院觀察了五天即出院,妻子在丈夫出院後的第四天回到家中。康複專家稱,大衛在術後1個月左右就可以上班,而卡羅琳還需要幾個月的康複時間。
英國人體組織管理局的一位新聞發言人說:“威曼德先生兩次活體捐獻器官的壯舉值得慶賀,開創了活體器官捐獻的先河。活體器官捐獻是器官移植手術的一個重要來源,威曼德英勇無畏的精神值得我們敬仰。”哈基姆教授補充說道:“在我職業生涯中頭一次遇到這種情況,真是讓我感到大開眼界。”對卡羅琳進行肺髒病情診斷的內科醫生馬丁·卡比博士說:“我還從未遇到過配偶兩次捐獻髒器的病例,這真是一個極為罕見的特例。我對威曼德先生佩服得五體投地。”
大衛自豪地說:“如果妻子需要我第三次幫助,我責無旁貸。我覺得我為妻子做的也是我個人生命的一種延續,因為我的器官能在愛人的體內繼續運行,這也是我們愛情的升華。兩次手術從醫學觀點來看都不可思議,但的確成功了。如果我和愛妻的故事能夠鼓勵更多的人投入活體器官捐獻,這個世界將更加美妙。”
[譯自英國《每日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