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智能天下:國產手機何去何從(3 / 3)

融入平台,合作共贏。移動互聯網的廣闊前景引得各方巨頭跨界競爭,產業巨頭各自構造平台和生態鏈,合縱連橫刀光劍影。智能機平台間的競爭,迫使企業必須選擇加入某個平台。最近蘋果在美國起訴HTC專利侵權案中一審獲勝,被認為是對穀歌安卓係統的一個重大打擊。如果蘋果終審繼續獲勝,那麼全球所有使用安卓係統的手機廠商包括中興、華為要麼被禁止在美國銷售,要麼向蘋果上交高昂的專利費。國產手機品牌在操作係統的選擇上除了考慮各種操作係統的使用體驗,還需要考慮其潛在的專利權支付成本。製式上也麵臨選擇,是加入中國移動主推的TD平台,還是WCDMA,抑或是CDMA平台?在國產手機品牌普遍研發力量和市場競爭力薄弱的情況下,加入某個平台尋找依靠顯得格外重要。在運營商平台和操作係統平台的選擇中,運營商平台尤為重要。事實上依靠運營商渠道,宇龍酷派、華為、中興等國產智能機生產商已經初步確定了市場地位。操作係統平台的選擇也比較關鍵。操作係統平台上擁有的應用程序數量的多少與體驗的好壞直接影響著用戶對智能機品牌的選擇。

準確確定市場定位,差異化競爭。在蘋果進入智能機市場之前,諾基亞和黑莓領導了全球智能機產業。諾基亞主攻個人市場,黑莓的陣地則在商務市場。iPhone依靠娛樂的市場定位,憑借大屏幕、多點觸控技術、豐富的應用、出色的使用體驗成功地進入了個人市場。隨著移動互聯的快速深入發展,多樣化細分移動應用和用戶個性化需求必將發展,如用戶對於專業遊戲終端、深度閱讀終端和行業應用終端等需求漸起。國產品牌首先要針對自身的研發實力和市場調研,確定細分市場,比如基伍(G’FIVE)手機的多媒體移動終端戰略定位。市場定位確定後,就需要做出差異化的產品參與競爭。從移動互聯網的產業特點來看,智能機的差異化應該從終端本身、係統平台和特色內容這三個方麵入手。我們看到熱賣的夏普3D顯示技術的智能機、摩托羅拉DEFY三防機、LG雙核機等都是從終端本身來創新使用體驗的,而索尼愛立信的PSP Phone、HTC微博智能機和即將發布的QQ手機則是在特色內容上作了探索。國產手機品牌在終端本身的製造上受製於薄弱的研發實力和技術儲備,短期很難做出差異化的產品,製造滿足特定需求的智能機理應是本土手機品牌差異化競爭出路。

打造精品手機,創新成就品牌。國內的高端手機市場一直被諾基亞為首的外資品牌所掌握,消費者不相信國產品牌可以製造高端手機。ZDC調查結果顯示,用戶不願意購買國產品牌智能手機的主要原因在於用戶擔心產品質量。國產手機品牌進入智能機市場時,也是做入門級產品,大屏幕、多點觸控、重力感應器等幾乎完全雷同的配置充斥在低端市場。事實上在蘋果2007年推出iPhone的時候,市場也是一片質疑。但是除iPhone革命性的界麵和使用體驗外,人們驚訝地發現蘋果擁有大量手機設計方麵的專利。iPhone正是依靠超凡的性能和使用體驗風靡全球。智能機行業是一個創新驅動的行業,國產品牌需要結合自己的市場定位,結合最新的各種技術如3D顯示、AR技術、光感應技術、LBS,為消費者提供不同的體驗。否則一旦蘋果、HTC、三星等推出低端版本智能機,同質的國產手機如何生存?厚積薄發打造精品手機,方能成就品牌。2G時代衰落的摩托羅拉憑借“裏程碑”成功建立起在智能機市場的江湖地位,國產中魅族依靠特色的手機短短2年內就聚集了人氣。

變革營銷理念,體驗服務為本。智能機作為一個新興的品類,融產品和體驗為一體。蘋果自銷售iPhone以來就在全球大力興建蘋果零售店為消費者提供真機體驗,摩托羅拉、三星、HTC、華為等智能機廠商紛紛效仿。從傳統的“機模銷售”轉換到“真機體驗店”的銷售不僅僅是給終端配備演示機,更重要的是“體驗營銷”理念的貫徹和執行。國產手機品牌傳統的營銷理念需要變革,高廣告、高毛利的營銷思路基本上不符合智能機產品的特性。聯想樂phone上市後按照傳統的高廣告高毛利操作幾乎沒有市場,而像中興V880這款海外高性價比的機型被淘回國。國產手機品牌應該從體驗營銷的根本出發探索為顧客提供體驗的各種形式,如果僅僅局限於模仿蘋果開設零售店將麵臨極大的商業風險。因為在繁華的商業中心開設零售店不僅需要設計精美的店麵布局、高素質的銷售人員和高昂的租金成本,更需要手機企業不具備的零售管理經驗。蘋果大力興建零售店更多的是一種市場策略,而不是取代現有的渠道。國產手機品牌最經濟的方法是和廣大的渠道商合作,培訓其銷售人員,提升銷售隊伍開展體驗營銷的能力。

(編輯:周春燕[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