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智能天下:國產手機何去何從(2 / 3)

探尋智能機產業

蘋果iPhone的出現宣告了移動通信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被定義為重要的移動終端,作為連接上遊應用和下遊消費者的平台,應用商店彙聚全球開發者的力量提供無限豐富的應用來吸引用戶。手機產業作為移動互聯網產業鏈的關鍵環節,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從產業鏈的角度理解智能機平台化的行業本質,從價值鏈的視角探究智能機產業的驅動因素,從產品生命周期的視角解析目前智能機產業的多頭主導現狀,從消費者的視角發掘競爭的關鍵。

移動互聯網競爭平台化。在傳統的移動增值服務產業鏈中,運營商控製了上遊內容提供商,絕對主導整個產業。而在蘋果開創的移動互聯網產業鏈中,上遊是應用開發商和內容提供商,下遊是電信運營商和用戶,平台提供商位居其中。移動互聯網產業鏈中,主導權逐漸向平台商傾斜。這些平台開發商由移動操作係統開發商或者終端廠商構成。它們搭建應用商店平台連接上遊內容服務商和下遊電信運營商,利用豐富多彩的應用不斷吸引消費者加入,以此為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創造價值。如尼爾森的統計表明iPhone用戶的貢獻占了AT&T的智能手機數據收入的80%以上。實力強大的手機品牌和上遊內容提供商、下遊電信運營商等積極構築應用商店,加速向平台化發展試圖強化在產業鏈中的勢力,繼蘋果App Store之後,安卓應用商店、移動MM、聯想應用商店等應用商店如過江之鯽相繼出現。無力自造生態係統的各大手機終端也加緊與勢力強大的平台商結盟,如諾基亞和微軟結盟主推windows phone係統,HTC、三星等加入穀歌的安卓係統,中小品牌加入各大運營商自主操作係統,終端平台化日益明顯。各大智能機企業的競爭不僅是本身的競爭,還是其所在平台的競爭。

創新驅動行業。移動通訊業在20世紀70年代開始興起,經過80年代的模擬係統階段,在90年代開始進入高速增長的數字階段。在移動通訊產業發展的初期,產業內的競爭者還都比較弱小,企業從研發、製造到銷售是一體化經營。經過90年代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波特價值鏈理論的影響,研發、製造、物流、營銷等價值鏈上各環節開始分離,全球OEM和技術授權業務急劇發展。在智能機興起的時候,移動通訊產業已經走向成熟,產業配套非常完善。智能機這一融合了顯示技術、通信技術、微電子技術、網絡技術、軟件技術等當代最先進科技的產品,注定了是一場高科技的競爭。在產業配套完善,全球OEM高度發展的格局下,價值鏈中的研發環節最關鍵,創新而不是製造驅動整個行業。掌握了相關領先技術的企業可以迅速入行,蘋果就是通過由鴻海代工衝入手機行業的。事實上,參與競爭的各方都是產業鏈上下遊最富有創造性的企業,如蘋果、穀歌、微軟、intel、三星等。

導入期戰略,生死攸關。2007年蘋果iPhone在美國上市揭開了移動互聯網時代智能機的序幕,智能機行業一誕生便是巨頭的競技場,各方對行業主導權鬥爭激烈。三星、摩托羅拉、諾基亞等各大主流手機企業在智能機得到市場認可後蜂擁而入。隨後Intel、諾基亞、微軟等各大巨頭卷入移動操作係統競爭,目前以穀歌開發的安卓係統領先於市場。同時蘋果、Intel、高通、ARM等企業著力芯片開發,各種智能機芯片在市場中爭奇鬥豔。顯然智能機還處在生命周期中的導入期,市場沒有領導性企業,沒有PC時代固定的操作係統和芯片。國產手機廠商如果全線覆蓋運營商的TD、CDMA、WCDMA三種製式和WP7、安卓兩種操作係統,勢必付出高昂的開發成本,雖然產業配套日益成熟,但二次開發依然是一道門檻;如果節省成本做一種款式則容易誤判形勢遭到滅頂之災。在各種平台和操作係統勝負未定的格局下,國產手機品牌入行的戰略決策和市場選擇異常重要。

應用體驗決定成敗。通過上文移動互聯網產業鏈的分析,我們知道應用平台是移動互聯網價值鏈中的核心環節。豐富多彩的應用推動了整個移動互聯市場的發展,正因為如此移動互聯網產業鏈的主導權才從電信運營商中轉移到平台提供商。蘋果CFO認為應用商店的營銷效果高於財務效果,這些在線商店的存在能夠為公司帶來大量的潛在手機用戶。事實上安卓係統在和蘋果競爭中的一個主要戰略就是開發的平台吸引全球開發者來開發更多更好的軟件,吸引用戶加入這個係統。應用決定成敗,而讓用戶更好地體驗應用程序的價值,則需要卓越的硬件產品。體驗是應用的落地環節,是競爭的另一個關鍵所在。iPhone之所以風靡全球就是因為其多點觸控、超大屏幕、重力感應器、可下載眾多的網絡引用。

下一個“蘋果”

智能手機時代是各種高新技術走向融合的時代,是依靠創新為消費者提供完美體驗的時代。然而國產手機品牌中幸存下來的都是營銷驅動型的,依靠密集的廣告投放和渠道資源在某個細分市場各占山頭,幾乎沒有智能機關鍵技術的研發積累。智能機取代功能機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國產手機品牌唯有把握智能機的產業本質,融入係統平台,準確把握市場定位加強研發塑造精品,利用傳統的渠道優勢方可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