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禮品營銷:產品需要一個“禮由”(3 / 3)

人格化

心理學實驗證明,人的理性是有限度的,並且人在情感情緒變化的時候,更容易產生購物行為。消費心理學中很多模式(愛達模式等),都有“注意”,這一項實際上是要產品和消費者之間產生一種情緒上的共鳴。產品本身是工業生產線上生產的工業用具,但是品牌不同,品牌是對產品賦予社會化的痕跡。現在很多的企業在做這方麵的努力,如以歡樂為定位的彩虹糖,以人生的酸甜苦辣為定位的口香糖,以善居家為定位的廚具產品,以旺為定位的小食品等。

人格化趨勢,其根源在於現階段情緒的虛擬性,因為後現代社會的科層化,人際之間社會關係的薄弱化,人們缺乏表達和宣泄情緒的現實途徑。禮品的人格化和情緒化會替代贈禮者幫助受贈方進行情緒的表達和宣泄。這樣的禮品會更加符合中國的文化北京,更加富有人情味,也為其禮品身份進行了加分。

人格化營銷的策略也有很多,比如將情緒轉為購買力,品牌可以提倡正麵情緒,抵製或者化解負麵情緒;比如將產品本身賦予某種情緒,這適合很多公仔、玩偶或者將你品牌的吉祥物賦予不同的情緒;比如以人生不同階段的心理狀態為依據,針對消費者可能遇到的境遇,將產品的品牌與人們的情感關聯起來,並通過多種宣傳方式廣為傳播。將產品人格化,適宜於購買者對被贈禮者的一種情感表達,也是一種幫助消費者降低禮品選購成本的定位方式。

電子化

在哪裏選購禮品?以往人們選購禮品會走進商場,或者觀看廣告,或者與身邊的人討論這個問題。但是進入了網絡化時代,網絡生活和現實生活息息相關,人們會通過網絡交流,會在網絡上獲取信息,而各種購物平台的支付手段的成熟和快遞行業的迅猛發展,已經深刻地影響了當下的商業模式——隻要你想開網店,隻要做好宣傳並與快遞物流行業簽到合同,是沒有多餘的門檻的,這裏不贅述。

產品的定位,實際上就是為產品貼上標簽,但是如果這個標簽在網絡上都不被認同,那就等於沒有這個標簽。產品的電子化要求禮品營銷必然電子化。禮品營銷電子化已經成為趨勢,因為很多企業都已經著手這麼做了:故宮博物館的小紀念品網上開售,新疆某堅果企業在卓越推出新年禮包,武漢周黑鴨推出自己的網店,金立推出自己的網店,多種產品上了橡果國際的平台……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禮品營銷的電子化,有以下幾個要求:一是企業不僅提供產品,更要向消費者提供贈禮過程的解決方案;二是企業的產品的設計和廣告語符合網絡化審美;三是企業除了要有專有的禮品頁麵和方案提供,更要塑造自己的網絡形象,如淘寶體、凡客體這樣的模式化廣告語,是極具影響力和煽動力的。

獨立化

企業是否應該設立禮品營銷部門?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不僅要看企業所在的行業,更要看企業自身的情況。

如果企業的產品品牌就是以禮品作為定位,不論其產品是對組織市場還是對普通消費者,那麼其市場部本身就是禮品營銷事業部。如果企業產品的定位上,僅針對某一部分群體或者在某一個時段將其作品禮品進行定位,那麼就要看市場的大小,如果市場規模夠大,並且企業的產品固有產品需要做包裝—設計—宣傳—渠道上一係列的變化,或者是禮品營銷需要常態化(規律化)進行,那麼成立獨立事業部是必要的,反之則是不必要的。如果產品僅在節假日被其他組織團購或者大宗購買,那麼大客戶部就能解決這個問題;如果企業的一部分產品是針對消費者進行定製化的禮品營銷和定位,而且需要對各部門進行協調,那麼隻需要成立一個協調部門而不是一個獨立部門。

聯合化

禮品營銷的聯合化,實際上是異業營銷的另一個思路。這是得益於大禮包的概念,消費者希望通過一站式購物或者關聯的購物節省時間成本,但是這要求聯合的兩家企業的產品是互補產品,而其目標消費者是近似群體,這樣的營銷方式實際上是設定了一個市場進入的門檻,通過組合變為性價比更高的禮品組合。比較常見的如軍刀、打火機和皮具的組合,可以是同一品牌,也可以是不同品牌的組合,但是他們針對的都是對其產品有需求的男性消費群體,而其針對的購買者則是男士的伴侶、戀人或者親屬。

禮品營銷的聯合化的要素與異業營銷的要求幾乎相同,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禮文化如何注入其產品組合,因為很多產品雖然互為互補產品,但是不一定適宜在同一個時間段或者情境下送出。

不論是通過定位、細分將產品的文化內涵賦予禮品的基因,還是作為組織市場的禮品產業鏈的一環,任何決策都要有“禮”有據,給客戶和消費者一個好的“禮由”,才會獲得市場的青睞。

(編輯:周春燕[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