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消品
相對於前兩者,快消品作為禮品其價值、品牌和檔次都稍弱一籌,但快消品仍然有其存在的優勢與特點。
1.全。快消品最大特點體現在“全”。快消品擺脫了奢侈品牌品類上的局限性,規格比耐用品有更多選擇,涵蓋了規格全、品類全和渠道全的顯著優勢,受禮者則可涵蓋親人朋友、領導上司,隻要規格和形式發生變化就能滿足雙方的送禮需求。
2.細。快消品作為禮品於細微之處表現情意,是中國諸多節日的熱門禮品,中秋月餅種類繁多、規格多樣,從豪華包裝到簡易禮盒都可成為走親訪友禮品,所以促成了一個龐大的中秋禮品消費市場。有專家表示,粽子也將走向禮品,成為傳遞感情的載體。
3.精。由於禮品的購買者與使用者分離,作為禮品的快消品在外觀、形式上相比原有商品更為精致。不同產品有不同的功能及精神內涵,色彩方麵要與該產品的關鍵消費群吻合,內容方麵廣告語、提煉的視覺元素、產品的原始品質、品牌的關鍵口號等,這些要有機的組合在一起,隻有這樣才能得到消費者的選擇。
時間角度下的禮品類型
西方節日的湧入,中國傳統節日習俗的傳承,人們對人際關係、情感交流的重視,以及隨經濟發展,各種會議、慶典、賽事的接連舉辦,共同組成一個龐大的禮品消費市場,各行各業越來越重視時機營銷,節日、慶典、比賽等都變成品牌爭奪有限注意力的戰場,所以從時間和場合角度劃分禮品的種類對禮品營銷有重要的意義。
節日禮品
節日在中國人休閑娛樂、聯絡感情方麵扮演著重要角色,節日送禮也隨之成為過節的必要內容。節日具有固定性、周期性、休閑性的特征,不同的節日有特定的、約定俗成的禮品與之搭配,節日禮品也隨之帶有周期性、局部固定性的特點。
1.周期性。節日最大特點是周期性複現,傳統節日周期性的複現就為我們強固民族文化傳統提供了有力保證。節日期間,市場競爭激烈、市場需求強烈,使得節日禮品營銷活動不僅要求企業自身迅速推出適銷對路的禮品,製定吸引人的價格,還要求企業在節日期間乘機加強或重塑其在市場上的全新形象,借助節日活動把企業信息充分披露展示,以形成超常的規模消費。
2.融合性。對外開放,中西文化的融合碰撞,中國傳統節日和西方節日各放異彩,形成風格不同的禮品市場。中國的傳統節日,原先很少有特定的受禮對象,禮品多根據傳統習慣來選擇,例如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是節日禮品促銷的強檔時間,而西方節日的受禮對象更偏向具體的特定群體,例如情人節、母親節、父親節等,這些節日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追捧。
慶典禮品
中國的慶典一般是比較盛大的紀念日,例如七一黨的生日,十一國慶,領導人、文化名人誕辰,港澳回歸紀念日等,這些慶典禮品具有紀念性、升值性特征,文化產品也因自身帶有文化特性或政治含義而順勢成為禮品促銷的對象。
1.紀念性。中國慶典禮品一般跟中國社會發生的政治事件所發行的禮品有關,所以禮品具有紀念意義。如果是企業慶典發行的禮品,建議印有公司標誌的手表、筆、領帶夾、皮包等上的標誌不要太搶眼,大小要適中。如果將該標誌隱藏得巧妙,那麼不在該公司工作的獲得者愈會常常拿出來使用。
2.升值性。武廣高鐵通車,相關禮品郵冊成了搶手貨,帶動1996年的“鐵路建設”從年初的2.8元升至4.7元,而2006年發行的“和諧鐵路”則從18元熱炒到40元。曾號稱“中國第二大投資市場”的郵幣卡,相比一片火熱的股市樓市,過去幾年顯得頗為低迷。不過,60周年國慶改變了郵市的投資生態,紀念郵冊旺銷點燃了“禮品票”行情。
會務禮品
會務、會展的時間、地點和參會人員較為固定,主題明確,具有集中性、互動性和規模性特征,場合正式,人員集中,是品牌針對目標受眾群集中宣傳、擴大品牌知名度、建立美譽度的良好時機。由於會務、會展人員、場地和性質的特殊情況,大型耐用性禮品、昂貴的奢侈品或者價值較低的快消品有規模、成本和價值的局限性,實用性商品諸如電子產品、帶有會議標誌或企業名稱LOGO的工藝品更適合做此類場合的禮品。
1.集中性。集中性是會務禮品的第一特點。在會務上,集合了大量客戶,禮品集中分發,降低了成本。集中分發的禮品,主要選擇適合普通客戶一般需求的日常用品,如引有企業標誌的傘、鋼筆、T恤、帽子等。
2.有效性。會務禮品麵對客戶群針對性強,效果明顯。展覽調查公司的調查顯示,展會上給一個合格客戶分發禮品後,平均隻需要給對方打0.8個電話就可以做成買賣。相比之下,平時的典型業務銷售方式卻需要3.7個電話才能完成。根據麥克格羅希爾調查基金另一項研究,客戶因參觀展銷會接受禮品而向展商下的所有訂單中,54%的單子不需要個人再跟進拜訪。
演賽禮品
文藝演出在中國屬於喜聞樂見、廣為流行的娛樂活動,節日、慶典、商業或公益活動都可以伴生各種演出,因其麵向普通大眾而具有互動性、相關性和延伸性等特點。文藝競賽和體育賽事則具有對抗性、鼓動性和激烈性的特征,競賽類禮品會因賽事的知名度和關注度而成為搶手的賣點,尤其是體育賽事衍生品所形成的禮品產業,效益顯著。
1.互動性。中國娛樂節目越來越多,如:《康熙來了》、《我愛黑澀會》、《超級星光大道》、《快樂大本營》等。娛樂節目收視率高,影響範圍廣,是演出禮品的好介質。娛樂節目的演出,一般采用與現場觀眾互動形式,參與觀眾都可以獲得一份精美禮品。由於觀眾的參與,禮品被置於隱性位置,參與被置於顯性位置,人們對禮品的廣告排斥度就大大降低。
2.鼓動性。一般為賽事參與者準備的禮品,例如廈門馬拉鬆發給完成半程、全程選手的紀念獎牌,很多文藝比賽頒發給獲獎者的免費旅遊或其他讚助企業的產品等,可被看成是隱性營銷的重要手段。賽事禮品往往會因為賽事的高曝光率而獲得較好的宣傳效果,擴大了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所以企業可通過讚助賽事禮品做隱性營銷,培養受眾品牌好感,這種好感在受眾的日後實際消費行為中發揮作用。
禮品分類的維度雖然不同,但各類型的禮品之間存在交叉性。禮品是傳情達意的有效工具,禮品營銷決策者必須了解並滿足消費者送禮的心理要求,掌握不同禮品分類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禮品營銷,才有可能實現產品增值,培養良好的品牌印象,積累品牌資產,獲得主導所在行業的發展機會。
(作者分別來自福建師範大學傳播學院、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