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

作者:趙強

谘詢策劃業是一個定製化的產業,行業特征決定其無法進行“工業化”生產,不斷進行生產中心複製和過度合夥人化是對谘詢公司品牌和行業的不負責任。

在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過程中,製造業的發展和擴張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先進技術的引進、大規模生產線的應用、資源開發和汙染成本的擔當、人力資源廉價出讓,讓我們形成了“製造業集群優勢”和“Made in China”等特有的標簽。

近年來,谘詢業在這種“大興土木、大舉擴張”風氣下,也有了“工業化操作”的苗頭。谘詢公司的銷售額越來越高,隊伍越來越龐大,分支機構各處林立,品牌下有著越來越多各自為政的“合夥人”……谘詢策劃業掀起了“工業化生產”的風暴。谘詢公司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服務更多的客戶,采用“批量化生產”的模式,不斷進行規模擴張和團隊複製。以流水線作業的方式、標準化的格式,提供內容相似、戰略雷同、難以執行的“策劃方案”,導致方案質量根本無法得到保證。其直接結果是,要麼方案根本無法落地執行,或者客戶執行後沒有產生積極效果……

從上世紀90年代到今天,我身處營銷第一線,除在百龍礦泉壺、名人掌上電腦、格蘭仕微波爐、婷美內衣和永業國際等企業擔任操盤手外,還為多靈多腦黃金、盤龍雲海排毒養顏膠囊、好記星學習機、舒蕾洗發水、鴻茅藥酒等上百家企業提供谘詢服務。作為從業20多年的老營銷人,我認為“工業化生產”批量作業模式是營銷策劃業的畸形兒,是部分營銷策劃人急功近利的產物。這種涸澤而漁的做法,短期內迅速提升了谘詢公司的業績,但從長遠考慮,對客戶利益和自身品牌甚至行業認知都是極大的傷害。

谘詢業是一個極其特殊的行業:人是第一生產力,但是人數一錢不值;銷售額是一個考核標準,但客戶的銷售額增長率更為重要;谘詢公司的規模是實力的象征,但歸根結底經驗和悟性才是核心競爭力。

“定製化產品”何以複製?

為什麼製造業能擴張,而谘詢業卻需要精專?為什麼其他服務業可以標準化,而谘詢業隻能定製化?產品的發展階段,從手工作坊生產到到工業化批量生產,再到個性化生產,最後到定製化生產,是產品質量上升、客戶服務專業化、客戶需求滿足程度上升的過程。

谘詢是一種超高端定製化產品,谘詢行業的特征決定了營銷策劃無法批量生產:不同行業的企業,它們的品牌策略方向和行業營銷特征有所不同;同一行業的不同企業,由於規模、地位、品牌調性、市場定位、產能、戰略目標等不同,它們的營銷需求和所遇到的問題也千差萬別;即使是同一家企業,它在初創期、發展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所麵對的營銷難題也不盡相同。

營銷策劃之所以是一個挑戰性與艱難性並存、機遇與基礎兼具的行業,就在於市場是動態變化的。行業在發展、對手在成長、消費者在進步,如果還用老眼光、老方法解決問題,就如同刻舟求劍,不僅無法成功,甚至會導致滅頂之災。與時俱進,是營銷谘詢公司不斷成長壯大的唯一出路。

賣資源,可以標準化擴張,賣人力,可以標準化擴張,賣服務,可以標準化擴張,但是賣戰略、賣智慧、賣經驗、賣解決方案,就不可以標準化、工業化,不可以盲目擴張。因為隻有專注,我們才有可能在未來看到中國品牌、民族經濟的崛起,才有可能看到各具個性的品牌屹立在世界品牌之林,而不是淪為標準化和毫無個性的“生產製造基地”。

“生產中心”複製有多可怕

在谘詢圈有一個怪現象:知名品牌、口碑好的谘詢公司,往往規模都不大;而另外一些新生谘詢機構卻大肆擴張,分公司、分支機構如雨後春筍般生發,一時間“無處不谘詢”。

與其他行業不同,谘詢行業屬於“銷售中心”可以複製、“生產中心”不能複製的產業。為什麼生產中心不能複製?因為谘詢公司的根本在於人,而具有智慧的營銷谘詢人員是稀缺的,具有智慧並且富有經驗的營銷谘詢人員尤其稀缺,具有智慧、富有經驗而且還能不斷跨界、融會貫通的營銷谘詢人員則更為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