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企業提供一個和別人一樣的產品並不是什麼本事,生產跟別人一樣的“Me-too”產品在現代市場經濟環境中是不被人看好的,唯有提供獨到的價值才有生存的意義,才能走向世界。日本企業之所以能征服世界,靠的就是這種精神,韓國企業同樣如此。為什麼中國企業、中國品牌難以征服世界?因為絕大多數企業習慣於生產跟別人一樣的“Me-too”產品,靠低價去競爭。而“Me-too”產品的頂峰之作就是山寨化,可悲的是很多國人居然大談特談山寨產品,以為這樣走是捷徑,其實山寨化隻會毀了中國企業的創新精神。
人才方麵
其次,我們來看看人才問題。很多企業家最近幾年都抱怨勞動合同法出台以後,勞動力成本急劇上升,員工工資上漲太快,企業已經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如果再漲工資的話,企業就沒有任何利潤了,所以企業不得不去選擇更便宜的勞動力。其實,人和原材料一樣,也是一分價錢一分貨,好貨不便宜,便宜沒好貨。隨著勞動力成本的降低,隨之而來的是生產效率的降低,產品品質的降低,服務水平的降低,以及人員流動帶來的各種問題,這一切都會導致利潤下降。
我曾經這樣問企業:“目前招一個普通的工人給多少錢?”他們說2000元左右,但是很難招到人。我問:“這個地方缺少這樣的人嗎?”他們說不缺,但是人家不願意來。於是我說:“如果你們打出一個招聘廣告,4000元一個月,會是什麼結果?”他們說那就可以“海選”了,這個城市的很多工人都會來應聘。我說:“是啊!剛才你還跟我說現在招不到人,可是現在卻發現可以‘海選’了,這是為什麼?”他們說雖然可以“海選”了,但是企業承受不了,因為這樣的工資公司就沒有利潤了。我說:“好,按照你的邏輯去分析,如果你花4000元工資‘海選’10位員工會有1000人報名,在這1000人中選出最優秀的10個人就是百裏挑一。這種百裏挑一選出來的員工一定是當地最優秀的人才,企業可以提出遠遠高於普通員工的標準,讓這些優秀的人才去挑戰自己,通過動腦筋想辦法他們可以創造比普通員工高三倍的業績或效益。”
換句話說:工資乘以2,效益乘以3。這就是我的人才效益公式,成本上去了,利潤才能上去。請問大家,這家企業如果按照我說的去做,是虧還是賺?白領員工更是如此,月薪3000元隻能招一個三流的大學畢業生,月薪6000元可以招一個二流的大學生,月薪9000元才能招一個一流的大學生。企業用什麼樣的人才,決定了其業務發展的質量和速度,沒有什麼可抱怨的。
外腦問題
最後,我們看一看借用外腦的問題。很多企業多年來一直沿用“摸著石頭過河”的方法,遇到問題就關起門來思考,以為這些問題都是本企業、本行業所特有的,需要自己挖空心思想辦法才能得到解決。他們覺得花錢請谘詢公司幫忙沒什麼用途,更不願意花那筆錢——大家覺得自己辛苦掙錢不容易,何必要把辛辛苦苦掙來的錢給谘詢公司呢?其實,很多企業的問題都帶有普遍性:這些年我做過很多行業的戰略谘詢,其中80%的問題都是一樣的,隻不過很多企業家和經理人自己不知道而已。很多問題,企業自己苦苦思索三五年都沒有答案,可是通過谘詢公司的幫助三個月五個月就能徹底解決問題。不久前幫兩家企業做谘詢時,給企業家和經理人算過一筆賬,令他們大吃一驚。他們怎麼也沒有想到通過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能給企業帶來5倍的效益。也就是說,公司花100萬谘詢費,換來的是第一年500萬的效益(利潤),之後每年的利潤就更不用說了,這是一個大於5倍的投資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