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
作者: 魯培康
禮品是“禮”的象征,它既反映著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習俗,也體現出禮儀之邦主流文化的核心價值與道德內涵。禮品營銷是企業通過挖掘傳統文化,洞悉社會風尚,將現代市場理念與營銷要素注入其中,從而實現禮品的價值增值及企業的市場目標的過程。
禮品的本質在於傳情達意,因此,禮品營銷就是祝福營銷、心願營銷、吉慶營銷。在中國文化與風尚習俗中,“祝福、祝願、吉慶、和合”代表了人們最樸素、最美好的心願,幾千年來,正是這種特殊的文化價值在維係著親朋好友之間、同事鄰裏之間,乃至社會芸芸眾生之間基本的倫理秩序與道德平衡。在現實生活中,禮品是一種具有獨特的文化內涵及禮儀用途的特定物品。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及社會風尚的變遷,禮品的種類越來越多,用途越來越廣,其文化內涵也隨著社會價值觀念的不斷變化而愈加豐富。中華民族是一個尊禮重禮的民族,俗話說“禮輕情義重”,在人際交往和各種禮儀活動中,人們總是精於在“禮”上做文章,總是善於營造禮品的特殊含義,發揮禮品的獨特功用。
成功的禮品,往往都是實用價值和情感價值的統一體。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可以賦予禮品以豐富的價值內涵,因此,禮品可謂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人們既可以借之傳達善意,傳遞關懷,也可以借之喜結良緣,化解恩怨,甚至還可以借之得到意外收獲。正是禮品在經濟生活中具有特殊的媒介作用,企業越來越善於挖掘禮品的豐富內涵,重視禮品的市場開發、產品創新、終端體驗、創意傳播,從而使禮品營銷這種模式變得更加新穎獨特。可以說,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競爭的加劇,一方麵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不再單純,另一方麵卻大大促進了禮文化的複興,從而使禮品市場更加繁榮。深入洞察社會的風尚變遷,辯證分析禮品市場的興衰更替,對於企業的產品營銷具有獨特的指導意義,因為任何產品都可以成為禮品,都可以成為“祝福”與“心願”的代名詞。
近年來,禮品市場十分活躍,在快速發展的經濟生活和愈加頻繁的社會交往中,禮品成了人們相伴左右,不可或缺的重要物品。從家電到手機、鑽戒到腕表、服裝到食品,禮品的身影無處不在。甚至以豪宅、名車為禮品相許,將會員卡、儲值卡、消費券、代金券,甚至大把鈔票視為禮品相贈的風尚早已令人司空見慣。於是,禮品的內涵也隨著時代的變遷而產生了質的變化,其實用價值越來越超出了自身的情感價值,甚至越來越遠離了人們的善良意願。加之公款消費的推波助瀾,各種天價禮品不斷走俏,禮品市場可謂商機無限、蔚為壯觀。
營銷的本質在於洞察人性,營銷的作用在於創造價值、傳遞價值,營銷的力量在於引領消費潮流、塑造社會風尚。從營銷的視角來看,禮品市場的活躍,往往都從不同的側麵反映著一個社會的文化習俗與審美風尚。綜觀國內市場,凡是以禮品身份打入市場而大獲成功的商品,都是既深刻反映了人們的現實需要,又生動體現著社會的風尚潮流,更是準確地把握了禮品的功能訴求、情感利益,以及社會的價值觀念、人們的心理期許。在很多情況下,所謂“買的不吃,吃的不買”、“買的不用,用的不買”,正是禮品市場特殊現狀的真實反映,而“不打送禮客”、“不拒見麵禮”等,更使禮品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其中所蘊涵的特殊國情、特殊文化、特殊的國民性,正是禮品營銷大行其道,禮品市場興旺發達的內在驅動力。
中國的禮文化源遠流長,它之所以不斷受到社會的重視,一方麵反映了人們的文化自覺,準確把握這一社會心理,恰當使用禮品營銷手段,可以更好地進行企業的產品推廣、擴大企業的市場規模。君不見,很多企業爭相開發商用禮品,都想在禮品市場分得一杯濃羹。另一方麵,市場經濟大潮洶湧,社會競爭物欲橫流,禮文化的特殊內涵又往往被人們曲意引申,禮品也被摻雜了現代市場的特殊意蘊,成了人們商業交往、價值交換的潛規則。如今,連跨國公司都深諳中國禮儀之道,不僅十分青睞禮品營銷,還因“試水”中國市場潛規則而遭到本國法律的製裁。當禮品獨特的祝福功用與人們的美好心願被市場所扭曲,禮品也就發生了“中國特色”的變異,我們無意對此進行道德評價,但是我們主張,禮品營銷也要引導健康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