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按摩療法(3 / 3)

對足三裏穴進行按摩時,將拇指輕輕放在此穴位上,輕輕按揉5分鍾左右,可以起到調氣止痛、增強胃消化功能的作用。內關穴位於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撓側腕屈肌健之間,可以用拇指的指腹輕按此穴3一5分鍾,可以治療胃部脹痛,幫助潰瘍麵愈合。另外,還可以用自己右手大拇指掌麵自劍突下沿左肋緣下推,再以背側指關節沿著左肋緣上收,這樣反複推收,直到局部發熱為止,經常這樣按摩,可以促進胃部血液循環,增加腸胃蠕動,對胃潰瘍的治療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上麵的幾處按摩穴位和按摩方法都是我們平時比較常用的。而對於具有一些明顯潰瘍症狀的患者,還有特定的按摩穴位和按摩方法,了解這些對於專門針對一些潰瘍不良症狀的緩解治療很有幫助。比如有的潰瘍患者會有上腹部疼痛症狀,並伴有燒心、泛酸等症狀,喜歡進食涼的食物和飲料,但是進食後疼痛又會加劇,而且口中經常感到發幹發苦,情緒煩躁易怒,大便幹燥,小便赤黃,舌苔黃而膩,這些症狀是鬱熱型潰瘍的主要表現。如果患者患有這類潰瘍,則可按揉合穀和內庭兩穴,合穀穴位於手背麵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之間,而內庭穴位於第二掌骨中點的撓側和足背第二、第三指趾關節的前凹陷中。對這兩穴位的按摩可以減輕或消除以上症狀。

一些患者的上腹部脹痛會影響到兩肋,而且泛酸、歎氣、打嗝,並且煩躁易怒,舌苔為白色,這些症狀則為氣滯性潰瘍。患有這類潰瘍的患者可以按揉期門和陽陵泉兩穴,這兩門穴分別位於乳頭直下第六肋間隙和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中。

如果患者上腹部疼痛部位固定,並伴有壓痛感,還會出現嘔吐,或出現柏油狀大便,舌頭呈紫黑色或有瘀斑瘀點,這是典型的瘀血型潰瘍的表現。患者可以通過按揉膈俞穴來緩解,這一穴位位於第七腳推棘突下旁開1.5寸。

還有些患者上腹部會經常出現隱隱作痛感,而且喜按喜熱,一旦天氣變冷則疼痛就會加重,而且麵黃肌瘦,手足發冷,四肢乏力,舌苔發白而薄,這肯定是虛寒型潰瘍。患者可以按揉章門穴和建裏穴來達到緩解病症的目的。

按摩治療雖然效果顯著,而且經濟安全,對消化性潰瘍的治療非常有好處,但是在運用按摩療法來治療病痛時,同樣需要注意一些事項。按摩首先要有個度,不可以無節製地加以按摩,這樣隻能起到反作用,按摩應以按揉後渾身舒服、輕鬆,無疲勞感為最佳尺度;同時如果患者處於潰瘍出血急性期的時候,是不可以用按摩來治療的;而且妊娠期婦女、穴位所處局部皮膚有感染的患者也不能用按摩療法來療病。

*足部按摩可以治療慢性胃病

中醫有“上病取下,百病治足”的說法,意思是全身的疾病都可以從足部進行治療。聽起來似乎有點誇張,然而實際上也確實如此。足部與人體全身的髒腑經絡關係都非常密切,承擔著身體的全部重量,是人的“第二心髒”。通過對足部的按摩保健,完全可以起到養生、療病、保健康的效用。

足部有許多穴位和針對內髒的反射區,這些穴位和反射區控製著身體內的心、肺、腸、胃等各種器官,通過對這些反射區的按摩,完全可以起到對體內各個器官的疾病的治療,從而達到健體祛病養生的功效。

慢性胃病就是一種可以通過足部按摩來治療的疾病。在治療時,一般會選取患者足部的5一6個反射區來進行按摩,一般每個反射區按摩5一10分鍾,每天2一3次,15天為一個療程。這樣按摩1一2個療程,病痛就會有比較顯著的好轉。

在足部控製腎髒的反射區位於雙足腳掌第一根蹠骨與趾骨關節所形成的“人”字形交叉點後方的中央凹陷處;控製胃的反射區位於雙足腳掌第一根蹠趾關節後方約一橫指處;控製膀胱的反射區位於內踝前下方雙足腳掌內側舟骨下方;控製輸尿管的反射區位於腎髒反射區與膀胱反射區之間的弧線狀區域內;控製十二指腸的反射區位於雙足腳掌第一根蹠骨與楔骨關節前方;控製頭的反射區位於雙足拇趾趾腹;控製心髒的反射區位於雙足腳掌第四根蹠骨與第五根蹠骨之間,肺反射區的後方;控製肝髒的反射區位於右足腳掌第四根蹠骨與第五根蹠骨之間,肺反射區後方;控製膽囊的反射區位於右足腳掌第三根蹠骨與第四根蹠骨之間,在肺反射區後方。

慢性胃炎患者一般可從腎、胃、輸尿管、膀胱、十二指腸、頭、心、肝、膽囊等足部反射區中選取幾個反射區進行按摩,而患有消化性潰瘍的患者可從腎、胃、膀胱、十二指腸等幾個反射區內選取幾個進行按摩。通過對患者這些反射區的按摩,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環,增強患者的排泄功能,從而使潰瘍麵快速愈合,並且還可以增強胃及十二指腸的消化吸收功能,調節各種神經係統的張力,減輕胃平滑肌的痙攣,從而減少胃酸的分泌,緩解胃部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