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的針灸療法
李女士就患有慢性胃炎,而且已經很多年了,有時候天氣稍微變冷點,胃部就開始疼痛難忍,但是喝點熱湯或者用熱毛巾敷一下,疼痛就消失了。由於總是這樣的一種症狀,李女士也就基本不服用藥物,但是經常這樣,也讓李女士很是苦惱。前段時間李女士跟幾個朋友一起旅遊,途中又出現了這種症狀,於是李女士就跟朋友提起了她的胃病,正好其中有個朋友懂得針灸,就建議給李女士用針灸療法治療一下。李女士聽了她的建議,堅持了兩個多月,胃痛症狀居然完全消失了。由此可見,針灸對於治療慢性胃炎的效果非常顯著。
胃炎主要是指由各種病因所引起的胃粘膜炎症,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主要表現為胃脘痛、脹痛、嘔吐等症狀。運用針灸療法主要是從兩個方麵對慢性胃炎起到良好的治療作用,一是能夠調整胃酸的分泌,用針刺足三裏、中脘可使胃酸增加,這對缺乏胃酸患者的治療很有幫助;而用針刺公孫、內關、梁丘則能抑製胃酸的分泌,對於胃酸過多的患者有很好的療效。另一個作用是能夠調整胃腸運動,用針刺足三裏可解除幽門痙攣,加強胃部收縮,促進腸胃排空,對脾胃虛症、胃腸功能低下者很有幫助;而用針刺中脘可以調節小腸和大腸的蠕動,增強胃動力。
一般來說,運用針灸來治療慢性胃炎時,多選取足三裏和內關為主要穴位,並依據辨證再加上相應的穴位。下麵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一些常見的慢性胃炎的針灸療法。
1.寒邪客胃型:這種慢性胃炎的主要症狀是腸胃遇冷後疼痛會突然發作,而且疼痛劇烈,得溫疼痛就降低,喜熱飲,苔薄白,脈弦緊。針灸穴位需選在中脘、梁丘。
2.胃陰虧虛型:胃脘隱隱作痛,口燥咽幹,大便幹結,舌紅少津少苔,脈細數或弦細。針灸穴位多選在中脖、三陰交、內庭。
3.濕熱中阻型:胃脘灼熱脹痛,進食後會加重,甚至嘔吐,口幹泛酸,口氣重濁,舌紅苔黃,脈滑數。針灸穴位多選在內庭、陰陵泉、三陰交。
4.飲食停滯型:胃脘腹脹滿、疼痛,噯氣,吞酸,惡心嘔吐,吐出不消化食物,嘔吐後疼痛略減,口氣重濁,大便不爽,苔厚膩,脈滑或弦滑。針灸穴位多選在中脘,天樞。
5.肝氣犯胃型:胃脘脹滿,脘痛連脅或痛無定處,噯氣,易惱怒後發作或疼痛加重,苔薄白,脈沉弦或沉細。針灸穴位多選在期門、陽陵泉。
6.脾胃虛寒型:胃部隱隱疼痛,喜溫喜按,空腹疼痛加重,進食後痛減,納呆神疲,泛吐清水,畏寒肢冷,黑便,舌淡或胖大,苔白而滑,脈細弱或遲緩。針灸穴位選在脾俞、胃俞、中脘、足三裏。
運用針灸治療胃痛也有一定的手法和療程,一般脾胃陽虛或胃陰不足者比較適合選用補法,其他類型的胃痛適合用平補平瀉法。在治療過程中每日或隔日治療1次,10次為1個療程,療程間隔期為3一5天。患者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病情變化適當掌握。
*消化性潰瘍的針灸療法
針灸療法不僅可以治療慢性胃炎,對消化性潰瘍也有一定的治療效果。在用針灸治療消化性潰瘍的時候,以胃俞、足三裏為主要穴道,並依據辨證再加相應的穴位。這裏也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1.肝氣犯胃型:主要症狀是胃脘脹痛連脅,噯氣吞酸,甚至嘔吐,情緒波動疼痛會加重,納呆,大便不暢,苔薄白或薄膩,脈弦。針灸穴位會選在期門、公孫、內關。
2.肝胃鬱熱型:胃脘灼痛,並且疼痛劇烈,泛酸嘈雜,口幹口苦,煩躁易怒,大便幹燥,尿赤黃,舌紅苔黃,脈弦或弦數。針灸穴位選在肝俞、太衝、內庭。
3.胃陰虧虛型:患者常常表現出胃部隱隱作痛,進食後感覺腹脹,同時伴有心煩、口幹,而且大便幹燥,舌紅苔少,脈細數。針灸穴位選在脾俞、內關。
4.脾胃虛寒型:患者胃部有隱痛感,喜按喜暖,空腹的時候疼痛加劇,進食後疼痛減輕,並且麵色蒼白,大便稀,舌淡苔白,脈弱沉細。針灸穴位脾俞、中脘、內關。
*針灸療法的注意事項
雖然針灸療法簡單易行,而且療效顯著,但是在運用針灸治療疾病的時候,也有所禁忌。患者在使用針灸治療的時候需要特別注意。如果患者出現發燒、口渴、大便硬結、小便赤黃、舌苔黃或脈搏快等熱現象的時候,這屬於熱症,禁止使用艾灸治療;而患者的眼球周圍、鼻頭、淺表的大血管部位以及高血壓患者的頭部、孕婦的腹部,均禁止作為針灸部位;同時頭、麵、胸及有毛的部位,禁止使用艾炷灸。